4月15日-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癌症是可防可控的,15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家庭防癌指南》指出,家庭是预防癌症的基本单位,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危险因素,保护全家健康。针对十二大常见癌症,做好病因预防,要小心以下这些危险因素。

肺癌

肺癌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男性

风险高于女性。

吸烟。

肺部慢性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纤维化。

石棉、氡、煤烟废气暴露等。

室内外空气污染。

恶性肿瘤及肺癌家族史。

乳腺癌

乳腺癌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肥胖及缺少运动。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无生育或初产年龄大。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较少。

绝经后使用激素。

乳腺密度高。

良性乳腺疾病史。

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

男性风险高于女性。

家族史。

高脂饮食、肥胖、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

糖尿病。

全谷物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大量食用加工肉类。

炎性肠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遗传史。

乳腺密度高。

胃癌

结直肠癌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

幽门螺杆菌感染。

高盐饮食,烟熏煎烤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类摄入过多。

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吃剩饭菜等。

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吸烟、饮酒。

胃癌家族史。

糖尿病、肥胖、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因素等。

食管癌

食管癌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

长期食用腌制、油炸、红肉类和受到真菌污染的食品,喜烫饮、烫食,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吸烟与饮酒。

肥胖,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

口腔卫生不良。

食管癌家族史。

肝癌

肝癌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

黄曲霉毒素污染。

饮酒与吸烟。

肥胖、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肝硬化。

炎性肠病。

恶性肿瘤家族史。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危险因素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性感染。

艾滋病病毒(HIV)、疱疹病毒(HSV-2)、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等病原微生物协同感染。

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

吸烟

子宫颈癌家族史。

卵巢癌

卵巢癌危险因素

年龄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

肥胖。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吸烟。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绝经期激素使用。

卵巢癌家族史。

鼻咽癌

鼻咽癌危险因素

EB病毒感染。

鼻咽癌家族史。

腌制食品。

吸烟。

高发地区(华南地区)。

白血病

白血病危险因素

病毒感染。

遗传:遗传因素和某些白血病发病有关。

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

化学因素:包括苯及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危险因素

性别:女性发病风险高于男性。

肥胖

辐射

碘摄入量。

甲状腺癌或良性甲状腺疾病家族史。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危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种族:不同人种之间差异显著。

遗传因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与家庭成员中发病人数、血缘关系以及亲属的发病年龄等因素相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2205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