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医院发展中心号召,医院整体实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举措,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和提升我院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院党委领导下,文明办医院“创新医疗服务品牌”培育项目,以利于提升医护技人员和患者的体验。本次活动医院下一轮创“全国文明单位”的系列活动之一。经全院各部门积极响应,现有45个项目参加评选。快来给您支持的项目进行投票吧!
投票要求:最多选15项。每个ID限投一次。
投票截止时间:年11月30日
项目简介
1
《肺科特色日间手术流程探索与优化》
当前,肺癌持续占据我院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并逐步呈现出以小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病种发展趋势。我院作为以肺部疾病为诊疗特医院,近年来肺部小结节手术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患者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我院有限的医疗资源产生了矛盾,探索新的肺部小结节诊疗模式迫在眉睫。我院于年6月开始探索胸外科日间手术的模式,截止到年9月30日,合计进行日间手术例。在费用、效率上体现出巨大的优势,但是在诊疗流程上仍有不足,日间手术推广仍有待加强,急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医务处拟对日间手术流程进行重新梳理,拟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等方法,重新制定日间手术流程及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日间手术患者及手术麻醉医师准入要求,并执行相关流程及规范,通过对照比较前/后日间手术患者及常规住院手术患者的费用、质量、效率、和满意度等指标等来系统评价日间手术的效果,以期探索出具有肺科特色的日间手术新的诊疗模式,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诊疗效率,满足患者需求。
2
《不怕“管”、只要“管”》
日常医疗实践中,置管是不可或缺的处置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单纯的外周静脉导管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多种形式的导管应运而生,成为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及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感染、机械损伤、血栓形成等也日益突出,感染的发生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医疗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为进一步保障护理安全,实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呼吸监护室一病区开展“不怕管、只要管”专项活动,旨在降低管路滑脱、导管感染等发生率。
3
《医院接待方案,开通“肺科求助热线”》
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而且也是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医院接待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的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机制。实施接待处理的路径化管理,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专门的处理路径,这样就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解决投诉问题,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年1月到10月的接待数据显示:接待的总人次中咨询类占比19.4%,各种流程咨询占比6.9%,医院流程咨询总占比26.3%。目前咨询类问题的常规接待方式为来电,来电为本院总机转分机内线,医院电话无法接通,导致咨询不畅。为医院流程,从细节入手,提出有效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接待办拟开通“肺科求助热线”。
4
《肺科超声,一站式服务》
医院超声科“肺科超声,一站式服务”计划开展的服务项目。该项目集流程管理、人文关怀、资源优化和细节举措于一体,以我院就门急诊患者诉求为核心,通过精简超声科服务流程为方法,同时提供便民细节举措,提高服务满意度为最终目标。超声科(介入)正常工作日为患者提供预约检查服务,可以通过门诊医师或超声科门诊开单检查。患者通过预约单或者缴费发票来超声科取号候诊,超声科医师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具各项检查,患者到科室内的自助机缴费,取号排队候诊,完成介入超声检查后留观15-30分钟,患者标本送检,告知注意事项及复查事宜,患者离院。这样减少了当日患者就诊所需的步骤,提升工作效率。肺部介入超声检查项目具有医院的特色,而且确实方便了门急诊患者,费用低、痛苦少,优化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流程。
5
《构建全流程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点亮贫困大病患者希望》
上海市医院作为一家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肺部疾病的诊治工作。其中,肺移植、疑难病和罕见病如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高额治疗费用可能导致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医院于年成立人道救助基金,用于减免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三年来,基金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痛点和难点,如临床科室和患者对基金知晓率普遍偏低,主动申请数量偏少;基金申请流程和所需提交的佐证材料不够细化,存在患者多跑路、多等待、多烦恼的现象;全流程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亟待建立。为此,项目组决定构建一套全流程的医疗救助服务模式,把救助服务贯穿于患者求助、医护沟通、资格预估、材料准备、审批流程、基金发放等全过程,组建人道救助基金运营志愿者团队担任资源链接者和中间沟通者,减轻贫困患者经济压力的同时,医院人文情怀,让患者“少奔波、少等候、少操心、少烦恼”,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6
《无接触扫码点菜,全方位精准服务》
医院传统医院的护工通过订餐本或者电话订餐的方式将患者的订餐要求记下来,然后汇总,统一派送。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进步,采用传统的纸质版记录订餐内容的方式不仅不方便保存、易丢失,使用起来也比较麻烦;且“一人住院全家忙活”的情况非常普遍,如何为患者家属减负、消除更多的医疗隐患,医院的信誉度和满意度提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减少订餐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和频率,减少人员聚集也是当下积极响应疫情防控政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推出先医院营养餐订餐系统,医院,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点餐的便捷性,同时做到人员点餐不聚集,餐食配送无接触,从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质量,医院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7
《肺移植全程化信息化个体管理》
为实现肺移植患者全程化信息化个体管理,构建“肺移植”管理系统,满足多中心、多用户使用,通过服务器实现数据的长期储存和共享,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患者的隐私保护。系统管理员对申请使用的医生和患者进行资格审核,以患者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识别码,患者通过手机APP进行信息录入,并有权限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对收集和录入的个人数据进行核实,肺移植管理员通过电脑或手机APP接收患者上传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按照标准化格式进行录入,以确保数据质量,医护人员通过手机APP可以对数据进行补充、修改和核查,特别是随时的调用和查询,提高信息使用的便利性,实现多中心的数据汇总。还具备推送用药提醒、血液浓度检测提醒、随访提醒、医患沟通平台等功能。帮助患者更加高效的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帮助医务人员更加便捷的掌握患者信息,实现多中心的数据汇总。
8
《基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jc/220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