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炸、炒……国人的烹饪方式中,这几种出现频率最高,而食用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主角。
食用油中超过99%都是脂肪,可以说,每多吃一勺油,就相当于多吃一口脂肪;而脂肪摄入过多,脑中风、脂肪肝等疾病就有可能找上门来!一张图表,为你梳理7种常见食用油的优缺点和烹调建议:
从营养学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多不饱和脂肪酸也能调节胆固醇水平,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只有各类脂肪酸达到平衡,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温馨提示:
建议成年人的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
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
每天多吃一勺油,小心吃出一身病
食用油摄入过多带来最明显的健康威胁就是肥胖。在所有食品中,油脂的单位热量最高,1克即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如果每人每天多吃一勺油(约15克),一年后将增重近10公斤!而过多的脂肪,堆积在体内会带来不小的危害:
1.堆积在血管——引发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易导致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心脏病、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2.堆积在肝脏——造成脂肪肝,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可引起肝硬化、肝癌。
3.堆积在肺部——可能引起肺部炎症,导致肺纤维化,甚至诱发肺脂肪瘤的发生,对全身免疫功能也会造成损害。
4.堆积在肾脏——导致肾脏内部循环不畅,净化血液的功能减弱,严重时会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9个小技巧,让烹饪减点油
01
使用控油壶
建议大家买个带有刻度的油壶,准确调控烹调时所需用油,从而保证每人每天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02
首选不粘锅
烹调同样分量的菜,使用不粘锅要比普通炒锅省近一半的油,并且圆底锅比平底锅省油量更多。
03
充分利用调料
在烹饪素菜时,可以少用油,利用鸡汤、蚝油、腐乳等味道浓郁的调料增加感官刺激。
做肉菜时,建议先把肉用花椒、茴香、孜然等调味料提前腌制一下,并搭配香菇等配菜,既能达到省油目的,又能增鲜提香。
04
焯水代替过油
有些菜在炒制前需要先过一遍油,这个步骤可以用焯水替代。第一,可以先把肉里的部分油煮出来;第二,焯水后的食材表面有一层水,能减少爆炒时油的渗入;第三,焯水能保持肉质的嫩滑,对菜的口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05
用烤代替煎炸
煎鱼排等需要煎炸的菜肴,可以换成烤的方式。经烤制后,食材的脂肪含量一般在8%以下,远低于油炸后的22%,焦香酥脆,同样美味。
06
油炸时裹淀粉
就算必须采取油炸方式,同样有方法减油。比如把油炸食材切得大块一点,减少食物吸油的表面积;油炸前在食物外面裹一层薄薄的淀粉,最好是小麦粉或玉米粉;油温足够高时再下锅,尽量缩短炸制时间。
07
吸油菜先浸泡
茄子、冬瓜、萝卜等食材,因内部组织疏松多孔,在炒制时非常费油。建议把它们切好后,先放入凉水中浸泡一会儿,这有助于减少吸油量。在炒前先蒸一下或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晾晒3小时左右,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08
凉拌菜后放油
拌凉拌菜时最后一步再放香油或橄榄油,这样吃的时候油脂还来不及渗入到食物中,而且香气会更为浓郁,口感更好。
09
装盘前要控油
炒好的菜在出锅前先让其适当倾斜放置,让其中多余的油流出来,再把菜品盛起装盘,也有助于减少油脂摄入。
正确用油,这两点也要注意
01
用油多样化≠吃不同名字的油
随着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吃油需要多样化,每次去超市时都换着买不同名称的油。
但真正的多样化用油,指的是选用不同脂肪酸结构的油。有些油虽然名称不同,但脂肪酸结构类似,换来换去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
比如:
1.大豆油、小麦胚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脂肪酸结构类似;2.花生油、米糠油、稻米油类似;3.橄榄油、茶籽油、杏仁油类似;4.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类似。
建议大家购买时,应在这四个大类之间选择替换。02
根据烹调方式选用油
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烹调时的油温如果超过其耐热程度,可能导致致癌物质的产生。所以建议大家根据不同的烹调方式选用不同的油:
比如:
1.煎炸:宜选择耐热性好的猪油、黄油、牛油等;2.炒菜:可选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等;3.凉拌、炖汤:适合用耐热性差的初榨橄榄油、亚麻籽油、核桃油、紫苏籽油等。
科室推介
医院营养科我院营养科是陕西省临床营养学会会员单位,下设肠内配置室。科室主要负责全院病人的营养会诊、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监测和营养宣教等工作,重点开展我院危重病人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针对糖尿病、渐冻人、脑瘫、植物人、癫痫以及其他营养相关性疾病进行营养治疗和饮食指导;基本满足住院病人营养治疗的需求,医院住院病人以及全院工作人员的营养宣教工作。END
往期推荐
一年中最危险的时间段来了…安全过冬,注意躲开这些危险!元旦假期如何防护?新冠疫苗该怎么打?权威解答来了!实"鼠"不易,"牛"转新机!年度热词、惊喜好礼等着您……(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丨杨萃萃
责编丨张丽姝
审核
李彩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220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