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北山村积极探索“非遗+”发展路径
非遗黎锦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将黎族腰织机的一端固定于腰部,另一端用脚抵住,五彩斑斓的线条在一穿一梭间绘制出美丽的图案……8月24日,在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吉菊莲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北山村黎锦合作社),社长吉菊莲“一招一式”展示着织黎锦步骤,几名村民站在一旁,观摩学习这一传统技艺。
“今天我们接到了新订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一名老师想购买18幅黎锦挂画。”吉菊莲开心地说,有订单意味着有收入,大家的干劲很足。
非遗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三亚市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保护各类非遗项目,积极打造“非遗+旅游”“非遗+艺术”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北山村正是其中的典型。
作为出生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姑娘,吉菊莲自小跟着长辈学织锦。年嫁到北山村后,她发现村里不少姐妹也喜欢黎锦,大家农闲时一起讨论织法,还一起参加黎锦培训。年,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符玉梅的鼓励和海棠区政府的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北山村黎锦合作社,这也是海棠区第一个黎锦专业合作社。
北山村黎锦合作社成立后,时常举办黎锦制作技能培训班,不仅免费向学员发放织锦工具,还通过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帮助大家学习黎锦文化,提升织锦技艺。“一方面,我希望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看到黎锦;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途径之一。”吉菊莲说。
如今,北山村黎锦合作社吸引了14名村民加入,摸索出了“在家织锦,在家创收”的模式,在带动黎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织娘们在家就业,实现增收。
“以前在家只能照顾孩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北山村村民羊月庆说,经过系统的学习,她的黎锦技艺有所提升,不仅能通过制作、销售黎锦产品赚钱,还到学校担任黎锦老师,每个学期大约有元收入。
不仅如此,合作社也成了北山村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展示窗口,将黎族传统手艺和特色民风民俗展现给更多游客,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五指山毛贵村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纳入革命纪念地发展规划
打造红色文化阵地
红色血脉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昔日琼崖革命“心脏”,如今正成为海南重要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记者近日从五指山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市毛阳镇毛贵村围绕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建设,统筹发展规划、整合红色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有力推动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
在山清水秀的毛贵山谷里举头一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耸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个黎族村落曾是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后来,这里被辟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是海南第一个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主体的景区,入选了全国3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全国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纪念园旁的毛贵村,年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如何抓住成为全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契机,推动毛贵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向乡村振兴继续迈进?五指山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把毛贵村乡村振兴纳入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发展规划,整合红色资源,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少数民族特色优势、生态环境和乡村田园优势,以知名革命纪念地建设带动红色村庄发展。
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对于每一项试点工作措施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统筹协调推进试点工作。比如,有的帮扶单位落实党建共建机制,帮助规划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有的单位帮助研究规划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还有的单位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开展专题培训等。
目前,规划建设面积达多平方米的“琼崖革命食堂”项目即将在毛贵村开建。“这个项目将立足于服务纪念园,以点带面推动毛贵村乡村旅游发展。”毛贵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清说,将全力创建五星级农村党支部,夯实红色战斗堡垒,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凝聚越来越强大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力量。
澄迈两新组织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澄迈县委两新组织工委主动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落实,强化跟踪指导,创新开展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将学党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持续推动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01对标对表,层层压实责任制定《澄迈县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列出参考书目、红色寻访、我为群众办实事、其它类等4大类41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开展形式和具体要求,并结合各领域实际分门别类制定8类“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为各级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组织召开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部署会3次,及时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各两新组织党组织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并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任务完成情况周报制度。综合运用调研访谈、随机抽查、列席旁听等方式,下沉到各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学习教育情况开展督促检查21次,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确保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02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采取返还党费和工作经费统筹使用等多种方式,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购买学习书籍和参考材料0余册。组织党员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两新组织党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材料,以及民营经济和社会组织发展史、两新组织党建发展历程等内容,集中研讨学习余场次。在企业人流量大、聚集时间固定的园区内设置“四史”宣传主题墙、创意灯饰以及活动展板20余处,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澄迈党建”等平台资源,依托“三会一课”等,组织党员采取党员骨干“领学”、工作间隙“错时学”等方式,开展学习余次,参与学习余人次。推动地域相邻、行业相关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相互观摩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成效10场次,引导两新组织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03学以致用,主动为民办实事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服务当作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大力开展“党员践诺当先锋”“店小二”“城小二”服务活动,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个,引领两新组织广大党员敢于担当比作为、尽职尽责讲贡献。围绕企业在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困难,主动走访登记并协调解决问题45个。积极发挥资金、人才、资源聚集优势和从业人员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和自贸港建设,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技能,举办种植技术培训10余场次,帮助企业解决合同履行、劳资纠纷等方面法律问题18件,协调流动车为园区企业员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00余剂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健康保障。
04夯实基础,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实施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提升工程,以“扩容”“防瘫”“提质”为抓手,新建两新组织党组织12个,对新成立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给予不低于元的阵地初建经费支持,排查整顿软弱涣散两新组织党组织8个,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全面提升。同时,教育引导两新组织党员群众继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听党话、感党走,把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抓好生产经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用党建“软实力”带动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南海先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220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