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冬病冬治,内病外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而进行三伏贴,可补人体的阳气;冬季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取温经通阳之品,温通经络,散寒祛痰以护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寒邪的能力。在农历“三九”期间,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此属于“冬病冬治”。“三九贴敷”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三九贴敷”与“三伏贴敷”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三九”与“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
北方地区进入冬季后,天气逐渐变冷,空气干燥,室内空气不流通,同时由于近些年冬季雾霾较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等)的复发加重率较前增多。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痰多、呼吸困难,俗称咳喘。中医认为这些病证的发生是由“痰湿之邪”阻塞呼吸道引起的,而产生痰湿的原因在于某些人体内“阳气不足,正气虚弱”。中医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当进入冬季天气变冷后,人体的阳气逐渐下降,那些患有咳喘病的患者,由于平素体内阳气不足,正气虚弱,形成痰邪,潜藏于体内(中医称为“宿痰”,即俗称的“病根”),这时那些“寒湿痰邪”就会乘虚上犯,阻塞呼吸道,从而引起咳喘的复发或发作,所以每到冬季,患有气管炎、哮喘等病的患者就会犯病。
中医防治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复发有一种传统方法,就是从“数九”也就是“冬至”这一天开始(今年12月21日“数九”),进行穴位贴敷。中医根据“天人合一”学说,认为每当“冬至”交节时刻,太阳直射在地球南回归线,我国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此后白天逐渐变长,黑夜渐渐变短,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阳气回升,而咳喘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阳气不足,痰邪潜伏体内,中医采用补气壮阳去湿化痰的中药,选用穴位贴敷,通过经络传注到达体内,祛痰外出,从而治疗咳喘这一顽症。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气管炎、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某些人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减少(抗病力低下),容易造成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呼吸道炎症而发生咳喘。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确实能提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呼吸道的抗病能力,这样就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所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气管炎、哮喘、小儿肺炎、反复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医院肺病科采用自制药物,开展穴位贴敷治疗30余年,诊治患者40余万人次,临床疗效显著,曾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西北地区开展“冬病夏治”最早、影响最大的科室之一。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症见: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慎用。
治疗时间:冬季12月-2月,12月21日(冬至日)开始。成人每次用药物在穴位持续敷贴6-8小时(儿童、青少年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减少时间),一般每5~10天贴治一次,每次离子导入15分钟,每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依病情轻重贴治1~3个疗程,连续3年,病情重或病程长者,每年坚持贴敷效果更好。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30日
二九:年12月31日--年01月08日
三九:年01月09日--年01月17日
贴敷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2:00—5:30
贴敷地点:门诊部三楼B区肺病科治疗室。
咨询(病房)(门诊)
注意事项:
1.敷药前患者应洗澡或局部清洗,避免过多出汗,避免贴敷部位受凉,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反应及时请教医生,如果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以随时揭去药膏。
2.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3.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孕妇,皮肤过敏,有疮、疖、痈等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适宜贴敷。
4.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5.集中贴敷时排队时间较长,为节约您的宝贵时间,建议您提前就诊,进行体质辨识,确定贴敷使用药物。(肺病科王婷霄白丽君)
按住上图“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白癜风怎样才能治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