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乌鲁木齐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5910012.html

导读

海棠区:医院整合项目建设助推区级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吉阳区:海罗村临时农贸市场试营业,“马路市场”问题得到解决摊贩告别马路边村民买菜更方便

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新设“吐槽窗口”听群众“吐槽”把事情办好

崖州区:为村民报建提供更多便利“一窗受理”让群众少跑腿

育才生态区:赞!育才百姓“家门口”办理车管业务

海棠区:医院整合项目建设

助推区级医疗卫生水平提升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近日,海棠区紧紧围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部署要求,通过以抓紧抓实区藤桥卫生院、医院整合项目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问题,为海棠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亚市海棠区藤桥卫生院、医院整合项目位于医院原址,项目毗邻国道海榆东线。在项目建设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塔吊机正在来回运送建筑材料。该项目自年6月开工,预计明年9月可投入使用。

“为了保证项目进度,我们人员轮班、机械昼夜不停。”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医技住院综合楼共10层,目前已建至8层,门急诊综合楼、后勤楼主体建筑正同步施工,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全部主体建筑框架搭建。

海棠区藤桥卫生院、医院整合项目是三亚市重大民生保障项目之一,项目总用地面积1.万平方米(18.54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地下两层),设置床位数张。项目建成后,藤桥卫生院、医院将医院,作为医院。

作为海棠区医院,医院将承担起海棠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综合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海棠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医院医院·三亚市海棠区医疗联合体平台,充分利用医院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有效建立各成员单位间分诊、转诊绿色通道,推动三亚分级医疗就医格局的形成,惠及更多百姓。

吉阳区:海罗村临时农贸市场试营业,

“马路市场”问题得到解决

摊贩告别马路边村民买菜更方便

商贩有了摊位,不用和城管“躲猫猫”;村民们不用走远,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各类菜品;马路上不再是菜叶遍地、污水横流,路面变得干净整洁……日前,三亚市吉阳区海罗村临时农贸市场试营业,为附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日前,三亚吉阳区海罗村临时农贸市场试营业。海南日报记者徐慧玲摄

“临时市场占地平方米,共有66个摊位,其中20个公益类摊位,供本村村民自产自销农产品,每天租金5元,另外46个摊位对外出租,月租金约元。”海罗村党总支书记李俊介绍,以前在“马路市场”摆摊的商贩,有不少已经搬进了新市场。

李俊说,前两年,一些村民经常聚集在海罗村村道旁摆卖农产品,不仅造成道路拥堵,还影响了环境卫生。为解决这个“马路市场”的问题,吉阳区在入村主干道旁选址建设海罗村临时农贸市场。

然而,项目开建后,却恰逢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手续、资金都出现“卡壳”,工程一度陷入停工,成为民生工程的“堵点”。

今年7月,三亚在“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中,积极推进解决这一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及海罗村委会多次举行协调会,逐个破解难点。7月21日,施工方重新入场复工,8月13日就交付验收。8月16日,海罗村临时农贸市场开始试营业。

8月21日,海南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摊贩们把摊位收拾得整整齐齐,蔬菜、鱼类、肉类等品种一应俱全,还有不少村民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拿来售卖。

“目前临时农贸市场主体部分已经建好,为了让摊贩们顺利经营,施工方正在安装遮阳板、污水管道等设施,为群众打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农贸市场。”李俊说,临时市场还提供疏导员、保洁员等岗位,解决了本村4名村民就业问题。

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新设“吐槽窗口”

听群众“吐槽”把事情办好

“以前总担心来了办不成事、办不好事,现在有了这个窗口,心里踏实多了。”日前,在三亚市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市民王晨对该中心新设的“吐槽窗口”赞不绝口,“现场工作人员会收集、解答我们提出的堵点和难题,并推动解决,这样的政务服务贴民心、合民意。”

据悉,自“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天涯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查找工作上的堵点、难题,提高政务服务质量,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急难愁盼”问题。

为改善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环境和提升服务效能,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于近日对外围空间进行改造,将由原先的28个窗口增至38个,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效率。

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出于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方面上的考虑,该中心日前还通过发函的方式,督促各职能局认真核对本单位材料清单,本着“应减尽减”的原则,参考省级材料清单及上级审批部门提出的精简建议,精简本单位各审批服务事项的申报材料。此次建议精简材料涉及18个单位,其中有12个单位同意精简建议,涉及事项30项,共减少44份材料。

此外,天涯区政务服务中心以集中学习和手把手帮教、面对面业务指导等方式,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向心力和服务意识,目前已对多个大社区进行系统性的业务和礼仪培训。如今,高峰大社区可直接办结《老年人优待证》《取环证明》和办理公交卡业务,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办事需求,实现政务服务进驻大社区政府服务大厅办理,打通群众办事“梗阻”,让政务服务更亲民。

据了解,连日来,三亚各相关部门、单位围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聚焦群众办事难题,在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设置“吐槽窗口”、上线“三亚市惠企政策综合服务平台(一期)”等举措,着力破解“政策不易找、申报多头跑、进度看不到”等堵点问题,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崖州区:为村民报建提供更多便利

“一窗受理”让群众少跑腿

在崖州区农村宅基地报建工作“记录本”上,有这么一页即将“翻页”——“宅基地报建程序较为繁琐,村民需要在村委会和区政府之间来回跑,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近日,三亚崖州区农业农村局根据《关于印发三亚市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崖州区政务中心开设宅基地报建受理及咨询窗口,并成立宅基地报建协管员工作群,指导各村的报建工作。

▲图为村民正在崖州区政务中心宅基地报建窗口咨询报建详情。

过去,村民报建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繁多,需要跑多个部门,而如今“一窗办理”的新模式,令市民群众赞不绝口。“以前,我们想建房往往大费周章,申请手续多不说,还需要在村委会和区政府各个单位跑好多趟才能办,现在有了专门的窗口,报建就省了不少时间。”崖州区盐灶村的林先生说。

目前,崖州区的宅基地报建审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崖州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崖州区有宅基地报建需求的村民,可以到村委会领表填写,宅基地协管员会告知村民办理宅基地报建手续。”下一步,崖州区将建立联审联办机制,设立农村宅基地及建房审批管理办公室,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审批窗口衔接协调工作,逐步开展宅基地现状和需求情况统计调查,建立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转及违法用地查处等管理制度,联合多部门开展工作,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育才生态区:赞!育才百姓

“家门口”办理车管业务

“我的摩托车年检都过期了,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幸好这里可以办理,实在太方便了。”8月20日,育才生态区那受村村民苏龙华在育才大社区新开设的车管业务窗口办理完业务,虽然交了多元的罚款,但是他却很开心。这是为何?

▲群众在育才大社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车管业务办理窗口办理业务。三亚日报记者张慧膑通讯员赵浩天摄

原来,育才生态区之前一直没有车管业务办理的地方,整个育才生态区的车管业务都要到三亚市办理。而育才地处山区,距市区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且山路难行,去市区办理十分不便,并且主城区禁止摩托车,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摩托车年检很容易就逾期了。“这样一来,以后办理业务就方便多了。”说话间,苏龙华便拿起手机打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z/220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