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宜/昌/伢

我喜欢武汉,但我也眷恋宜昌

身在武汉的宜昌人,会频繁想念家乡吗?

如果要说在宜昌上高中的伢有多少去了武汉上大学,别的不敢保证,在我认识的人里至少是十分六七。

——今年中秋的武汉火车站站台

当初那么想飞出省外的我们,最后却决定留在武汉。按理说,我们应该是离家最近的一批大学生,拥有比其他人更便利的回家条件。但我们却好像是一边融入武汉,一边更想念宜昌。

对于我来说,在武汉最戳到我的点,是那些在武汉体会到的“似是而非”的习惯。这两座城市一江相连,不可能没有共性。但正是因为在共性中又各有特色,所以每每相见,都会格外想念宜昌的“原汁原味”,而排斥武汉的“异端”。

01

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两座城市的不同,是在一碗热干面里。

宜昌的热干面,必须讲究芝麻酱香浓。老板挑上热气腾腾的面条,浇上调料和一大勺芝麻酱,用力拌匀以后按照你的要求洒上榨菜碎、葱花、萝卜丁,再递到你手里。吸溜一口,一个早上都被香气治愈了。

——一碗拌好的优秀热干面

在武汉街头第一次吃热干面时,看着招牌我愣神了一会。热干面还能加牛肉?还能加炸酱?点了一份拿到手,发现武汉的热干面都是浇一勺芝麻酱在碗上就送出去,老板不负责拌匀。我边吃边想:如果武汉的热干面去了宜昌,会不会感叹自己的人生不完整呢?

——初见令我大吃一惊的牛肉热干面

不知道其他宜昌在武汉的学子想不想念肥肠火锅,反正一到冬天我都馋得要命。

弹牙的外皮包裹着柔软芳香的内脂,在红油汤锅里咕嘟咕嘟,简直是“冬日の绝配”。可是每次兴冲冲地打开美团,打出“肥肠火锅”,出来的都是不相干的东西,我愤然:武汉之大,容不下一锅离我很近的肥肠!

但我的胃也好像有点渐渐适应武汉味道了。第一次吃武汉的豆皮,软软的糯米和咸香的馅料在嘴里粘连时,让我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再配上一口暖融融的蛋酒,能在秋天酥到骨头里。

——一碗好的蛋酒,能暖到心窝里

只是,每每喝着蛋酒,总会想起宜昌街边的白糖豆花。小时候走路上小学,总是一手拿一根油条、一手捧一碗豆花,在匆匆的行人中边走边吃。冬天还没吃完,豆花往往就快凉了,只好加快速度吸溜到胃里。

如今已经成人,再不用赶着路上早课,但还是会想念儿时边吹江风边过早的场景。

02

在武汉,虽然能吃到白糖豆花的地方不多,但作为宜昌人,我也能感受到别样的温情。

——从黄鹤楼一角拍下的武汉

武汉的的士司机是“两面派”。有次叫了滴滴,坐上去师傅就开始和我攀谈。听说我是宜昌的,一下子很惊喜,又是问我习不习惯武汉,又是问我听不听得懂汉话。

但是一方面司机脾气又有点暴:上一秒还在带着笑告诉我去武汉玩要去哪边,下一秒就开窗和前面别车的那位飙武汉话骂娘。我只好缩在后座瑟瑟发抖。

就连学校里校园巴士的师傅,脾气都很火爆,总是有点凶地吆喝着同学们往后走。

但有好几次我踩着点赶上末班车时,发现已经过了师傅的上班时间。但师傅只是默默地等着大家都上来后让大家站稳扶好,就踩着油门驶向前方。

——校车上,挤到只能局促地站在师傅背后

武汉人和宜昌一样,喜欢吃鱼。有次去吃烤鱼,我无心感叹了一句“可惜没有肥鱼汤锅”,旁边老板听见了来问我是哪里人,还和我聊了好一会,夸我“是个会吃的”。最后结账时,老板打了八五折,同去的朋友都笑了,说下次吃饭一定要带我一起去。

武汉人,真是脾气和心肠都热烘烘的存在。

03

如果要说对武汉的总印象,可能就是“大”。

有次约朋友去园博园看展,本想着上午至少能逛完半个园区,却是走完两个展馆以后就双脚酸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z/220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