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期间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给全球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近期,有不少人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就是所谓的“二阳”。那么,“二阳”是怎么回事?“二阳”有哪些症状?“二阳”比“首阳”症状轻吗?
“二阳”是指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并康复的人,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现阳性的核酸检测结果。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再次感染或二次感染。根据目前的研究,再次感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新冠病毒的变异。由于新冠病毒具有较高的突变能力,可能会产生一些逃逸免疫系统的变异毒株,导致原来的抗体失效或减弱。
免疫保护期的消退。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这种免疫保护并不是永久的,通常为3至6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力会下降,再次暴露于新冠病毒时就有可能被感染。
检测误差或假阴性。有些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并没有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而是处于潜伏期或无症状期。这时候如果进行核酸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即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实际上仍然携带着病毒。当这些人再次接触到更多的病毒时,就有可能出现“二阳”的现象。
“二阳”的症状与首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类似,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喉咙痛、鼻塞、肌肉酸痛、头痛、味觉或嗅觉丧失等。但是,“二阳”的患者往往不会出现重型或危重型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肺部纤维化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这是因为,“二阳”的患者在首次感染后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记忆和抵抗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清除体内的部分病毒,减轻了临床表现和发展程度。
从整体上看,“二阳”比“首阳”症状轻。无论是原来的奥密克戎毒株(BF.7)还是BA.4.5,还是现在的XBB(又称印度双变异毒株),再次感染后的患者都表现出了较轻的临床特征,如发热时间更短、发热度数更低、咳嗽更轻、呼吸困难更少等。这与患者本身的免疫状态、年龄、基础疾患、接种情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二阳”患者都会比“首阳”患者轻松。一些高龄、患有基础性肺部或心血管等慢性疾患、或者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等免疫抑制治
对于“二阳”的预防和治疗,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到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感染史和接触史,做好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确诊后按照医嘱进行隔离治疗。
对于轻症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症治疗。一般来说,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清咽利喉类型的中药药物,或者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西药药物。注意多喝水、多休息、补充营养,保持心情舒畅。
对于重症患者,医院进行救治,采取氧疗、血浆置换、抗凝血等措施,防止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增强免疫力。目前已有多种新冠疫苗在我国获得批准上市或紧急使用,且已证实对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株都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尽快预约接种新冠疫苗,并按时完成两剂或三剂的全程接种。接种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风险。
总之,“二阳”是一种可能发生在部分人群中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新冠肺炎的流行趋势有所恶化。只要我们做好科学防控,积极配合医学观察和治疗,就能有效地降低“二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让我们共同努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hl/220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