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肺纤维化防治回顾

  中医称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为肺痿、肺痹。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痹症》、《素问·五脏》、《素问·玉机真脏论》,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肺痿”之名,并对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给予精确论述。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对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但临症取效甚微。

  笔者历经近30年的科研、临床疗效观察,结合对2万余例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经验,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诊治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专著——《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奠定了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病机为:正气虚为本,风、寒、暑、湿、燥、火、气、痰、瘀毒九邪损伤肺络为标(肺络的释义:络指络脉,有网络的含义;经是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有一定的循行路线,而络脉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现代学者研究,络脉在体内空间位置表现,体表为阳络,脏腑之络为阴络,因此,肺脏当属阴络。叶天士也有“阴络即脏腑隶之下络”之名言,肺络的特点,络脉如网状分散于肺,肺经主血、肺络主气,肺的疾病初在肺经,久则血伤入肺络),本病的最大特点是虚和标贯穿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始终。正气虚是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发病的内在因素,《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正气充足,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犯人体,疾病则无从发生,或者有外邪侵犯,正气亦能抗邪而不至于发病。

  在中医研究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方面,笔者提出了阴阳平衡学说为总纲,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宗旨,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治疗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十位一体”综合疗法,使我国的防治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理论治疗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并成为中国中医科技推广中心面向全国推广项目。面对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这一呼吸病疑难症在西医研究处于科研临床徘徊的阶段,而中医对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这是中医对世界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患者的最大贡献,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曙光。

(董瑞、董莹)

长按







































白癜风食疗
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