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首个获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适应症的药物,吡非尼酮目前已被大家熟知。近些年来关于吡非尼酮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均表明吡非尼酮能延缓IPF的疾病进展,使患者获益。由于以前发表的关于吡非尼酮的meta分析,侧重于生理学指标,即用力肺活量(FVC),而关于临床结果也只有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死亡率,而没有IPF的急性加重和恶化等临床结果。因此,智利学者针对已发表的吡非尼酮治疗IPF的文献进行了更新更全面的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包括死亡率、IPF恶化、IPF急性加重、无进展生存期等其他生理学指标。文章已发表在今年8月26日的PLoSOne杂志上。共纳入5项RCT研究,分别是SP2、SP3、CAPACITY(PIPF)、CAPACITY(PIPF)、ASCEND研究。结果表明,吡非尼酮组在全因死亡率(RR0.52IC0.32–0.88)、IPF相关死亡率(RR0.32IC0.14–0.75)、IPF恶化(RR0.64IC0.50–0.83)、无进展生存期(RR0.83IC0.74–0.92)等指标优于安慰剂组;而在IPF急性加重(RR:0.72IC0.30–1.66),吡非尼酮并未显著改善。结论:在IPF治疗中,多项生理和临床结果表明,吡非尼酮除了在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T)显著获益外,在其他临床相关结果,如全因死亡率、IPF相关死亡率、IPF恶化、PFS等,也均显示能帮助患者获益。期待未来的RCT研究能够改善吡非尼酮对IPF急性加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