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及至全世界肆虐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就在我们以为它在中国的势力即将被“压制”的时候,谁承想,它在首都北京竟然又“卷土重来”了。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了解了很多,但是不了解的更多。它是怎么来的?怎么才能让它消失?它为什么又死灰复燃了?我们要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以及许多人关心的,若不幸感染,那么这种疾病的预后又如何?
有专家表示,就目前收治的病例来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多数轻症患者的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病情危重的患者,老年人,以及慢性基础疾病者的预后较差,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后遗症。在诸多后遗症中,有一种听起来格外疹人,那就是肺纤维化。
什么?肺?纤维化了?也许有许多人此时已经脑补出了一副副图画。纺织品,或者像芹菜一样的粗纤维植物。那,都纤维化了,肺还能正常工作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可怕的名词:肺纤维化。
这里面的纤维,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纤维”,而是指成纤维细胞。
肺纤维化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大量细胞外基质聚集并伴炎症损伤,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一大类肺疾病的终末期改变,导致肺部纤维化,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以及功能丧失,最终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的疾病[1]。
在肺纤维化的病人当中,绝大部分病人病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po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不可逆,具有致死性的肺部纤维化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查体可闻及Velcro啰音,部分患者出现口唇,指甲青紫,手指末端变形呈鼓棰状,影像和组织学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2],严重者终因呼吸衰竭致死。
关于IPF的发病机制,人们最早提出的是慢性炎症假说,认为IPF发病是由某致病因子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了肺部不断损伤及纤维化[3]。但最终,由于传统的抗炎免疫疗法收效甚微,导致了慢性炎症假说被否定。
目前通常考虑IPF是由肺泡上皮细胞的一系列异常变化引起的反应。简单来说就是由多种原因,如基因突变,表现遗传变异及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肺损伤时,间质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修补。但如果修补过度,会导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大量聚集,如此,便会形成肺纤维化。
而因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纤维化,便是由于病毒使得肺部组织发生损伤,肺部组织分泌蛋白质进行修补,从而产生瘢痕,造成了肺脏的纤维化。
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病症较轻时仅在剧烈运动后发生。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在静止状态下也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在整个疾病进程中,正常的肺泡会被无气体交换功能的纤维组织取代,导致进入血液的氧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呼吸不畅。缺氧,酸中毒甚至是死亡。
肺纤维化的诊断[4]:
1.查体
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啰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
早期虽有呼吸困难,但X线胸片可能基本正常;中后期出现两肺中下野弥散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偶见胸膜腔积液,增厚或钙化。
3.实验室检查
可风血沉增快,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
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
可提供病理学依据。
检测IPF的最直观的手段就是肺组织活检,但活检为有创手段,临床实施相对困难。
有研究表明,高分辨率CT(HRCT)在诊断寻常间质性肺炎(UIP)上的准确率较高,而IPF的病理性特征在UIP上有所表现,因此现阶段可通过UIP的HRCT影像学表现来诊断IPF:其标准为:
(1)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炎(如家庭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毒性及其他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
(2)HRCT或/和外科活检诊断为UIP[5]。
肺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两类手段。
西医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
吡非尼酮是全球第一个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药物。它是集抗纤,抗炎及抗氧化为一体的口服新药。它通过降低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降低促炎因子的水平,并抑制巨噬,中性粒及淋巴细胞的聚集[6]。它还可以清除活性氧离子,抑制脂质过氧化,从面抑制丙二醛的产生,降低其对肺泡功能和细胞的损伤[7]。
尼达尼布是一类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直接作用于组织纤维化,降低肺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积累。
中医治疗的方法分为三期,早期祛瘀化痰通络兼补气养阴,中后期补益气血为主,兼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也有通过针灸及穴位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中医治疗仍缺乏相应的循证依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加以佐证。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主要有氧疗和戒烟,机械通气,肺移植,肺康复等。
目前抗肺纤维化的药物共有余个(截止至.5)。其中,已上市的有2个,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有7个,处于II期临床阶段的有26个,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有2个,处于I期临床阶段的有35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有2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有47个,处于终止研发阶段的有12个,处于新药申请阶段的有3个,处于生物活性检测阶段的有个。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9。
表1:已上市药物
表2:临床III期阶段药物
表3:临床II期阶段药物
表4:临床I/II期阶段药物
表5:临床I期阶段药物
表6:临床研究阶段药物
表7:临床前研究阶段药物
表8:终止研发阶段药物
表9:新药申请阶段药物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意识到了预防在肺纤维化疾病中的重要性。吸烟,粉尘污染,病毒感染,家族遗传等都是引起肺纤维化疾病的高风险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肆虐,也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重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220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