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在线》主编申昆玲教授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年2月第33卷第4期

通信作者:刘秀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4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 TTF1也被称为NKX2.1。TTF1是转录因子同源盒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对重要的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功能的多种基因表达很重要。这些基因包括SFTPA、SFTPB、SFTPC和ABCA3。该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14q13.3)。NKX2.1基因的缺失或完全丧失功能的突变也能导致严重的RDS和ILD的表型。NKX2.1基因在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表达,NKX2.1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能出现这些器官系统相关的症状。所以,这种疾病可用“脑甲状腺肺”综合征来描述。NKX2.1单倍剂量不足是指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后,另一个等位基因能正常表达,但这只有正常水平50%的蛋白质不足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足月或近足月的新生儿RDS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发现NKX2.1位点等位基因一侧完全缺失。在儿童ILD也发现NKX2.1位点等位基因一侧完全缺失。NKX2.1单倍剂量不足引起肺疾病的机制可能与表面活物质成分的生成下降,特别是SPB、SPC和ABCA3减少有关,从而导致肺发育受阻,引起肺部疾病。

1.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基因 研究发现GM-CSF受体β链的功能障碍与PAP有关。GM-CSF受体α链的突变也可引起PAP,在GM-CSF受体β链缺失的转基因小鼠,最终都发展为严重的PAP。说明此基因突变引起肺泡巨噬细胞对表面活性物质脂质和蛋白的清除或代谢能力障碍,GM-CSF受体α链、β链的突变引起的PAP称为遗传性PAP。GM-CSF活性有赖于其受体聚合体的信号转导。GM-CSF受体由α、β2条链组成,通过激活JAK/STAT5信号转导途径增强巨噬细胞的分化与功能,GMCSF受体缺陷会影响到巨噬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导致表面活性物质降解障碍,从而导致表面活性物质脂质和蛋白在肺内沉积,因为PAP患者肺泡结构大致完整,可以通过肺灌洗去除多余的表面活性物质或气道局部(或全身)应用GM-CSF使得肺功能得以恢复。遗传性PAP的确诊需要基因突变的依据,即编码GM-CSF受体的基因突变。1例患儿3~4岁开始进行性气短,6岁时弥漫性肺实质病变和呼吸衰竭,肺组织活检病理为PAP。患儿遗传了母亲的Xp22.33包含CSF2RA等位基因的拟常染色体区域1.6Mb的缺失,和父亲的CSF2RA等位基因一个点突变(g196r),致α链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异常糖基化模式,GM-CSF结合降低和STAT5活化受损。还有1例4岁患儿有Turner综合征,同时CSF2RA2条等位基因的丢失。对9例CSF2RA突变所致的青少年PAP的研究结果显示,6例为CSF2RA纯合的错义、无义、移码突变,3例为完全的CSF2RA基因位点的缺失,其中发现4个新的突变(c.1125+1G>A,重复基因外显子8,外显子2-13缺失,Xp22.3/yp11.3),也有发现CSF2RAc.533G>A(p.Cys178Tyr)纯合突变引起5岁女童呼吸困难,证实有PAP的报道。有文献总结了20例CSF2RA突变的PAP,17例(85%)为女童,发病年龄为3~4岁,诊断PAP年龄为5~6岁,症状以咳嗽、气短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血清GMCSF水平增高,因此可以作为血清标志物用于筛选原因不明的PAP。CSF2RB突变在儿童报道较少,有1例9岁女童诊断CSF2RB突变所致PAP。

2 其他基因 

2.1 与成人肺纤维化有关的基因 研究发现SFTPA2基因杂合突变(OMIM#178642)与家族性肺纤维化(FPF)有关。SFTPA2的G231V突变。随后在FPF大家族的SFTPA基因发现第2种错义的突变(F198V)。这2种突变预测的翻译蛋白不稳定,在内质网中突变蛋白异常保留,并不能形成高次序的聚物。Thomas等报道了一个FPF大家系中,SP-C末端部分Q188L的错义突变。后续报道发现了其他新SFTPC基因突变与肺纤维化相关。这些研究表明SFTPC突变与特异FPF有关,荷兰FPF的队列研究中,25%的患者携带SFTPC基因突变,在1%的散发性肺纤维化的病例中携带此基因突变。与FPF相关的基因突变还包括黏蛋白5B基因(MUC5B)、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基因、端粒酶RNA组分(TERC)基因等。TERT突变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的外显率。在1个TERT等位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单倍剂量不足导致端粒酶活性整体降低,表现为过早地衰老疾病。TERT基因编码TERT,与TERC转录本一起形成端粒复合物,以维持端粒的长度所需。白细胞的端粒长度在FPF患者和散发性的IPF患者中较对照组短。所有ILD的端粒均缩短,但IPF的缩短更明显,这说明端粒缩短是ILD的共同特性,但端粒功能障碍仅为IPF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FPF患者与TERT、TERC基因突变有关。TERT突变在15%~20%家族性间质性肺炎病例中发现,而在1%~3%的散发病例中发现,说明了其与家族性间质性肺炎的关系,还应该注意的是该基因突变在高加索人中达89%。MUC5B通常存在于鼻和肺的呼吸道表面的黏液中。Seibold等对83例家族性间质性肺炎、492例IPF和322例对照者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位于11号染色体P端的MUC5B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3000bp处的次要等位基因SNPrs35705950,在家族性间质性肺炎、IPF和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4%、38%及9%,在IPF的肺组织中MUC5B表达是非纤维化肺组织MUC5B表达的14.1倍。这些结果表明,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肺组织中MUC5B的表达失衡可能与FPF和散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有关。但也有学者在132例成人IPF的队列研究中并未发现和MUC5B启动子变异有关的突变。

2.2 其他引起儿童ILD的基因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时,还应考虑到染色体16q24.1FOX基因簇的微小缺失和FOXF1杂合突变导致的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伴静脉错位,该病常有心脏、消化道、泌尿道异常。

在儿童引起ILD的单基因病,还应该考虑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编码干扰素刺激因子的基因(STING),跨膜蛋白173(TMEM173)基因编码的STING的衔接蛋白,突变通过细胞JAK激酶途径引起I型干扰素的过度产生。突变在TMEM173的编码区(外显子5)上。TMEM173基因突变可引起遗传性炎症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期起病的全身性炎症、皮肤血管病变及肺部炎症。在6例患者中发现3种突变(如c.439G>C、c.461A>G和c.463G>A)。TMEM173c.463G>A(p.Val155Met)为最常见的突变,常表现为全身炎症如红细胞沉降率快、C反应蛋白增高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还可以有血管炎和皮肤组织损害,肺部疾病常在皮肤损害之后,可以是反复喘息到肺纤维化,但也有仅以肺纤维化就诊的病例。GATA2是一个锌指转录因子,对胚胎、永久造血和淋巴管生成是必要的。GATA2基因有多种突变,GATA2缺乏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和预后。患者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可以发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或慢性白血病、淋巴水肿和PAP。STAT5b缺陷也可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免疫缺陷和严重的肺疾病如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慢性肺疾病、出血性水痘。Hwa等发现在STAT5b基因外显子10纯合插入1个核苷酸,即c.1191insg,导致移码突变和提早的蛋白终止(p.N398EfsX16),引起STAT5b蛋白的缺乏。

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已认识了不少的引起ILD的基因和致病突变,不仅要想到SFTPB、SFTPC和ABCA3基因突变所致的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还需要考虑到免疫缺陷基因,如TMEM173、GATA2、STAT5b等致病的可能。二代全基因测序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单基因病得到诊断,但也有一些小缺失需要专门的设计和方法,需要临床医师结合病情进行合理检测方法和解读。如怀疑FOX基因簇的微小缺失应该采用专门设计的检测小的缺失分析方法,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或对基因剂量敏感的其他方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ILD得到正确的基因诊断。

编辑首都医科医院

呼吸科秦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2205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