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源性咳嗽的发病机制

1、药物在肺部的急、慢性过敏反应。大多与患者的过敏体质有关,主要为Ⅲ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即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作为载体的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激活肺泡巨噬细胞,急性期表现为肉芽肿性间质肺炎,累及细支气管,慢性期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发展为肺气肿和蜂窝肺。

病变部位主要为嗜酸粒细胞浸润。这种类型的肺损害个体差异大,常与药理作用、药物用量、用药时间无关,可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大多发生在7~10天。这类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呋喃妥因等抗菌药及甲氨蝶呤、氯丙嗪等。

2、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沉着,引起弥漫性损害;或与致敏淋巴细胞反应,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产生肺组织损害。

3、药物引起炎性介质在肺部蓄积,如ACEI可促使激肽类蓄积而引起咳嗽。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常同时存在于一种药物的发病机制中,引起肺炎、肺间质病变、肺水肿等肺损害。

二、引起咳嗽的主要药物

1、ACEI

ACEI目前广泛用于临床降压治疗中,ACEI诱发咳嗽一般在40%左右,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服用不同类型的ACEI发生咳嗽的概率也不相同。

ACEI所致的咳嗽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或伴少许白痰,最早可出现在服药后1天,多出现在服药后1周左右,伴有咽部发干,或胸骨上切迹后的痒感,多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加重,影响睡眠,部分患者接触下颈的侧面或前面时咳嗽加重。常伴随气哽和呕吐,由于剧烈咳嗽,还可能会出现尿失禁。

ACEI引起的咳嗽大多在停药后可逐渐减轻,一般4周内可恢复正常,无需药物治疗。若咳嗽症状较严重,口服氨茶碱、吸入糖皮质激素、色苷酸钠等都可明显减轻。在不停用ACEI的情况下加用异丙嗪也可缓解咳嗽症状。

2、胺碘酮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在大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中均能看到胺碘酮,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用药量增大或疗程延长,胺碘酮引发的肺毒性发生率增高。

胺碘酮所致的肺毒性多为肺间质病变,典型的变化为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也有少数表现为细支气管炎。最早期表现为剧烈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胸痛、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大多数患者在病变部位可闻及高调爆裂音,偶有胸膜摩擦音。

发现胺碘酮引起肺毒性后,轻度者可以减少剂量,并密切







































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y/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