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玄令美
责任编辑:张德普
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Targeting)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妇科常用的靶向药有贝伐珠单抗、奥拉帕利及阿帕替尼等。与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比,靶向治疗以精准治疗、副作用低而被称为“生物导弹”。
尽管副作用低,但靶向药物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出血与血栓、手足综合征、消化道症状、乏力、血液学毒性、伤口愈合延迟等不良反应。现就常见的不良反应管理进行阐述。
一.高血压管理建议
高血压分级标准(NCI-CTCAE4.0)和防治建议
分级
定义
防治建议
1级
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80~89mmHg
严密监测血压;限盐,戒烟酒;继续服用阿帕替尼,无需剂量调整
2级
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严密监测血压;继续服用阿帕替尼,一般无需剂量调整;应采用降压药治疗,且不得随意停药
3级
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
暂停服用阿帕替尼;单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应考虑联合用药;请心血管专科医师会诊和治疗;严密监测血压;如血压控制良好,可降低剂量后继续服用阿帕替尼
4级
危及生命(恶性高血压或持久性神经损伤,高血压危象)
立即和永久停服阿帕替尼;请心血管专科医师会诊,积极处理高血压,且严密监测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
5级
死亡
降压药物的选择:1.遵循高血压防治指南,并且参考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2.合并有蛋白尿的患者,一般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普利、沙坦。
二.蛋白尿的管理建议
蛋白尿分级标准(NCI-CTCAE4.0)和防治建议
分级
定义
防治建议
1级
尿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g继续服用阿帕替尼,无需剂量调整;注意观察
2级
尿蛋白(2+~3+)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4g
继续服用阿帕替尼,一般无需剂量调整;应考虑进行药物干预;监测24小时尿常规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
3级
24小时尿蛋白定量3.4g
暂停服用阿帕替尼;请肾脏内科专科医师会诊;进行药物干预;蛋白尿恢复至≤2级后,可降低剂量服用阿帕替尼;如果2次减量后仍发生3级蛋白尿,则应永久终止阿帕替尼治疗
4级
肾病综合征
三.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管理建议
一般消化道症状出现较早,大多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消化道不良反应极为常见,通常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常见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腹泻:对于1-2级腹泻,一般无需调整剂量;其中2级腹泻时,可酌情给予易蒙停、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及黄连素等治疗;对于3-4级腹泻,及时停用靶向药物,积极止泻和对症治疗,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直至腹泻明显减轻或停止;再恢复用药时需要适当降低药物的剂量。2.恶心、呕吐:调整饮食结构:①以易消化的淀粉类饮食为主,减少油腻、味道浓烈、不易消化等食物;保证充足水摄入。②少食多餐,咀嚼充分;③转移注意力;④调整服药时间;
四.血液学毒性的管理建议
ü贫血:调整饮食(富含铁元素)药物治疗:叶酸,维生素B12、中药等≥3级:输血支持,中断靶向药物治疗→减量,或停药。ü中性粒细胞降低:口服升白药物、或升白针剂支持治疗。
五.乏力的管理建议
乏力常常与肿瘤的疾病本身以及肿瘤的治疗相关;对于1-2级乏力,无需剂量调整;低氧耗的运动、及时休息、保证充足的饮水等方法进行调节;3-4级乏力,则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和剂量调整。
乏力的处理措施:
ü中枢兴奋剂:如哌醋甲酯;ü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ü检查患者甲状腺功能,如TSH升高,使用优甲乐治疗ü中药扶正培本ü其它药物:如维生素D3、促红细胞生成素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根据自身体力状况,安排休息与活动?鼓励乏力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娱乐活动?少量多次进餐,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告知患者治疗相关性疲劳并不一定提示疾病进展
六.手足皮肤反应的管理建议
手足皮肤反应分级标准(NCI-CTCAE4.0)和防治建议
分级
定义
防治建议
1级
轻微皮肤改变或皮肤炎(局部红斑、水肿、角化过度、无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可继续用药,一般无需剂量调整;症状初现时局部用药治疗
2级
皮肤改变明显(剥落、水泡、出血、肿胀、角化过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继续用药,可适当调整剂量;局部用药;口服B族维生素和塞来昔布,可联合抗炎症或抗感染药物
3级
重度皮肤改变(剥落、水泡、溃疡、出血、水肿、角化过度),疼痛明显,个人自理能力受限
暂停服用阿帕替尼;镇痛处理和局部用药治疗;联合抗炎症或抗感染用药;如果症状缓解,可降低剂量服用阿帕替尼;如持续存在和加重,应终止服用阿帕替尼
七.出血的管理建议
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高出血风险的患者主要包括:凝血功能异常,具有出血倾向者;肿瘤临近或侵犯大血管的患者;存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灶,且大便潜血(++)者;具有先天出血体质。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例如出血、心悸、脑梗、穿孔等时应该:及时就医、立即停药。研究及临床实践中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相对禁忌症:对于曾经发生动脉血栓、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脑血管意外、肾病综合征以及胃肠道穿孔病史的患者;肠梗阻患者;出血;既往和目前有肺纤维化史、间质性肺炎、尘肺、放射性肺炎、药物相关肺炎、肺功能严重受损等的客观证据的患者;需要进行某种手术,应在预定手术前中断用药直至伤口完全愈合;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切不可自行乱服用药物治疗!
张小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