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投资者以长时间稳定的预期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来自宏观经济、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明年走势谈了看法,来自造船、汽车、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企业负责人就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行业发展及对下一步的预期发表了意见。他们认为,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稳中向好,实属不容易。面对复杂情势,不弄短时间刺激,统筹当前长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收到积极成效。李克强表示,这其中也凝聚着广大专家学者的智慧和身处一线企业主动适应市尝加快转型创新的积极努力。李克强说,当前邻近年终岁末,是做好今年工作“收官”和为明年良好开局打基础的关键时刻。大家都提到,明年情势依然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准确判断和掌控走势,公道肯定经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济发展目标和政白癜风能治吗策取向,需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作出科学决策。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保持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已不现实,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矗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支持,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保就业就难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公道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使增长保持在公道区间,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提质增效,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李克强表示,要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归根到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要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调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部人民。当前,改革还有很大空间,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困难,特别是扩大消费、鼓励民间投资、保障基本民生等,都要靠改革来推动。不改革就没有前程。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闯险滩,一定要震动利益,为了全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延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奋力向前,勇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动各项改革。李克强强调,做好经济工作,给社会、给企业、给投资者以长时间稳定的预期,十分重要。希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这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切身感受,多为发展改革提供建议,多向社会作科学解读,以增进共鸣、凝聚气力,共同把改革和发展的事办好,让广大人民的日子过得更好。十多天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主讲了1堂形象生动的经济公然课。10月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所做的经济形势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中长期走势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述,并且从头到尾“没有讲稿”。参会媒体从中梳理出许多“妙语”。比如:他用“骑自行车”比喻“稳增长”政策:“你要是停着不动,没准儿就会摔下来,所以还要动,要稳中求进,我们还必须稳中有为。”他也用“柴薪”比喻财政货币政策:“如果我们放松货币政策,多发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他还形象地解读简政放权的重要性:“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我们不能让看得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境内外媒体普遍盛赞这场经济“公然课”:权威、轻松、活泼。不过,如果把眼光拉远就会发现,作为总理,李克强所完成的7个月任期,不啻于另外一场面向世界、使人更加印象深入的经济“公然课”。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1艘巨轮,在“掌舵”之初,李克强所面临的航线,可以说是布满了暗流险滩。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仅为1.3,日本0.3,曾与中国被并称为“金砖4国”的巴西、俄罗斯增长速度都不超过2,印度的增长率也只有4.8。事实上,今年3月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所引领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曾出现过“探底”。今年2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度跌至7.5。李克强在报告中阐释了新一届中央政府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他说,面对困难,政府“保持定力,稳定政策”,坚持不扩大赤字,不超增发货币,不用短时间政策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是通过“促改革、调结构”,用改革激起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7个月后,当新兴经济体照旧哀鸿遍野之时,中国经济却奇迹般地企稳回升,表现出回暖迹象。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GDP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7.8,出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英国路透社日前发表评论说,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的反弹得益于政府精准的“稳增长”的政策支持,4季度经济基本面照旧向好,全年实现7.5的增长目标“几近是板上钉钉的事”。李克强在重点关注宏观经济大局的同时,并未减少对劳动阶层的关怀。他在人民大会堂面向职工代表的报告中强调,“我们最重要的信心,就来自于伟大的工人阶级”;“所有劳动者都需要关怀”;“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让广大劳动者同享改革发展成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z/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