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病毒药物
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提到,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可加用核苷类利巴韦林。
1.α-干扰素(IFNα)
推荐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用药,成人:α-干扰素每次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雾化吸入,bid。
推荐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至第五版。
剂型与规格:注射液(具体内容见表2)。
药理作用: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根据结合受体不同,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IFN(主要为α/βIFN)在机体控制病毒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自然情况下,仅α-干扰素(IFNα)是人类应对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细胞因子,其可诱导同种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形成抗病毒状态,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扩散。
天然IFN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暂时性的特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与重组人干扰素α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不能用于雾化治疗,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早孕期使用该药有阻碍胎儿生长发育的风险,应充分告知;
③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慎用;
④老年人: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存在禁忌证者除外。
⑤肝功能不全者:全身使用有肝毒性风险,肝功能不全者应谨慎,文献中提到雾化IFNα2b与皮下给药相比生物利用度不到1%,故雾化时建议监测肝功能。
⑥肾功能不全者:IFN-α2b全身应用时,若血清肌酐2mg·dL-1(即.8μmol·L-1)时应停用,文献中提到雾化IFN-α2b与皮下给药相比生物利用度不到1%,故雾化时建议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不良反应:《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提到,相对于全身用药,INFα1b雾化吸入在儿童中使用不良反应较少,偶见低度发热,且为一过性,一般不需对症处理。同时,由于雾化给药可能对鼻、咽、胃肠道存在刺激,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口腔炎等情况。
禁忌证:①对IFN及辅料过敏的患者;②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③患有严重心脏疾病,失代偿性肝病、肾功能不全(CrCL<50mL·min-1),骨髓功能不正常者;④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者。
药物相互作用:①茶碱类:干扰素可降低茶碱类的清除率,导致茶碱中毒(恶心、呕吐、便秘、癫痫发作等)。与干扰素雾化时可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并适当调整茶碱类用量。②肝毒性药物:与抗癫痫药、红霉素、米诺环素等对肝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合用有潜在的肝脏中毒风险,有肝病史者应检查肝脏功能。
药师提醒:使用IFNα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过敏反应,除此之外的药品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其体内血药浓度有关。
雾化注意事项:使用注射用IFNα制剂进行雾化吸入,应严格按照雾化吸入的管理规范要求和专家共识进行正确操作:①IFNα为基因重组蛋白,同时辅料中可能含有白蛋白,遇热可能发生变型,不建议采用超声雾化。可考虑采用射流式雾化器(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或氧气驱动雾化法。②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支气管痉挛发生,应立即终止治疗。由于部分厂家IFNα2b辅料中含有防腐剂苯甲醇,若雾化易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同时诱发哮喘发作,故不建议使用含有防腐剂的IFNα2b进行雾化。③注意其不可与某些酶(如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及异丙托溴铵合用。④注意滴眼剂、滴鼻剂、气雾剂、喷雾剂及长效注射用IFN不可雾化吸入。
2.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推荐用法用量:成人:每次mg/mg,bid,口服;片剂应该整片吞咽,不能咀嚼、掰开或压碎,食物无影响。口服液应与食物同服。
推荐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二到第五版中提到新冠肺炎可试用。
剂型与规格:片剂:mg洛匹那韦/25mg利托那韦,mg洛匹那韦/50mg利托那韦;口服溶液:每1mL口服液含80mg洛匹那韦、20mg利托纳韦,共mL。
药理作用:洛匹那韦是一种HIV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断Gag-Pol聚蛋白的分裂,导致产生未成熟的、无感染力的病毒颗粒;利托那韦是一种针对HIV-1和HIV-2天冬氨酰蛋白酶的活性拟肽类抑制剂,通过抑制HIV蛋白酶使该酶无法处理Gag-Pol多聚蛋白的前体,导致生成非成熟形态的HIV颗粒,从而无法启动新的感染周期。利托那韦可抑制CYP3A介导的洛匹那韦代谢,从而产生更高的洛匹那韦浓度。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剂量同成人,避免使用口服液。
③哺乳期妇女:暂停哺乳。
④老年人:安全性尚不明确,建议慎用。
⑤肝功能不全: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洛匹那韦的暴露剂量约增加30%,但该增加量与临床治疗无明确的相关性;重度肝功能不全,禁用。
⑥肾功能不全:不需要调整剂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不会显著影响其清除。
不良反应: 参考本品在艾滋病中用药,联合或不联合依非韦伦或奈韦拉平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①十分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恶心。②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结病;超敏反应;性腺功能减退症;血糖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焦虑;头痛、神经病变、头晕、失眠;高血压;胰腺炎、胃食管反流、肠胃炎和结肠炎、呕吐、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痔疮、肠胃气胀;肝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面部损毁症在内的获得性脂代谢障碍;肌痛,肌肉异常;勃起功能障碍,月经紊乱-闭经,月经过多;疲乏。余详见说明书。
禁忌证:①已知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②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本品中两者都是CYP3A的抑制剂。禁止与主要依赖CYP3A清除且血药浓度升高会引起严重和/或致命不良事件的药物合用,包括:胺碘酮、秋水仙碱、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咪达唑仑、三唑仑、夫西地酸、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双氢麦角胺、麦角新碱、麦角胺、甲麦角新碱、西沙必利、阿伐那非、西地那非、伐地那非、阿夫唑嗪、雷诺嗪、决奈达隆、鲁拉西酮、喹硫平、匹莫齐特、哌咪清、维奈妥拉。④本药禁止与CYP3A诱导剂圣约翰草、利福平联用,以免降低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①两者都是CYP3A的抑制剂,会影响主要通过CYP3A进行代谢的药物血药浓度,同时也会受到这类酶诱导剂影响,见表3。②与华法林联用时,需监测INR。
药师提醒:①在用于艾滋病治疗后的几周可能会出现无症状感染或者残留机会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并导致严重的临床状况或使当前症状加重。相关病例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全身性和/或局部性分枝杆菌感染以及肺孢子菌肺炎。②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原有肝功能损害(包括慢性肝炎),接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发生严重和潜在致命性肝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增加。 ③定期监测体重,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对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基础水平较高以及有血脂异常病史的患者,应谨慎,可予调脂治疗,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推荐使用普伐他汀或氟伐他汀。有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如果诊断为胰腺炎,应暂时停止本品的治疗。④需要监测血糖水平。有新发糖尿病、高血糖症或原有糖尿病加重的病例报告。其中一些高血糖症患者病情严重,甚至还会发生酮症酸中毒。⑤可出现轻度的无症状性PR间期延长。如患者存在结构性心脏疾病和原有传导系统异常或者联用可引起PR间期延长的药物(如维拉帕米或阿扎那韦),有罕见报道发生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加强心电图监测。避免用于先天性长QT综合征、低钾血症和/或正在使用其他延长QT间期药物(如氯苯那敏、奎尼丁、红霉素、克拉霉素)的患者。⑥曾有A型或B型血友病患者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时发生出血增多的报告,包括自发性皮肤血肿和关节积血。⑦有发生骨坏死的可能。应告知患者,如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或者行动困难时,应告知医师。⑧口服液含有丙二醇、乙醇的辅料,如新生儿权衡利弊使用时,应警惕出现高渗性、乳酸酸中毒、肾毒性、CNS抑制、癫痫发作、张力减退、心律失常和ECG改变及溶血。
3.利巴韦林
推荐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用药,成人:mg/次,静脉输注,每日2至3次。
推荐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提到新冠肺炎可试用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可加用利巴韦林。
剂型与规格:注射液1mL:mg,2mL:mg。
药理作用: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其磷酸化产物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损害病毒RNA聚合酶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孕妇和可能妊娠的女性应禁用本药。
③哺乳期妇女: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
④老年人:故不推荐老年患者使用。
⑤肝功能不全者: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⑥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1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①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下降。②大剂量可致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③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倦、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等。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自身免疫性肝炎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与齐多夫定合用,可抑制后者转变成活性磷酸齐多夫定,从而降低后者药效,如果必须使用利巴韦林,可用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代替齐多夫定。②与拉米夫定合用可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合用应谨慎。③与去羟肌苷联用可能导致线粒体毒性风险增加,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致命的肝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胰腺炎。
药师提醒:①关于配制浓度,说明书推荐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2后静脉缓慢滴注,《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二版)》指出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或5mg的溶液,静脉滴注。②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用药前、治疗第2周、第4周)。严重贫血者慎用,有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贫血患者不推荐使用。③有显著或不稳定性心脏病症状的患者不应使用本药,如使用本药出现任何心脏病恶化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④监测肝功能、促甲状腺素水平。⑤胰腺炎患者或有胰腺炎症状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
4. 阿比多尔
推荐用法用量:成人:每次mg,tid,口服,疗程5d。预防:超说明书用药,暴露后预防:每次mg,qd,10~14d;流感季预防:每次mg,biw,连服3周。
推荐依据: 医院新冠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第三版)中提到若有地方性流行病学史或其他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旅行史或接触动物流感病毒),经验可加用阿比多尔。
剂型与规格:片剂/胶囊剂/分散片/颗粒:0.1g
药理作用: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脂质囊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复制;干扰素诱导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慎用。
③哺乳期妇女:暂停哺乳。
④老年人:安全性尚不明确。
⑤肝功能不全者:此类人群说明书未提及禁忌,该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有肝肠循环,有转氨酶升高的不良反应报道,提醒注意。
⑥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腹泻、头晕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服药3h后部分健康受试者出现心动过缓,此事件与药物相关性尚不明确。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9.2%~91.6%,应谨防与其他药物竞争结合血浆蛋白,导致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出现药效增强甚至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②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9、UGT2B7,如异丙酚、齐多夫定应加强监测。
药师提醒:①本品对于有窦房结病变或功能不全的患者的意义尚不明确,建议这类人群慎用。 ②监测肝功能,心电图。
5. 奥司他韦
推荐用法用量:成人及13岁以上青少年:每次75mg,bid,共5d。可以与食物同服或分开服用。但对一些患者,进食同时服药可提高药物的耐受性。
推荐依据:新冠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第三版)中提到若有地方性流行病学史或其他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旅行史或接触动物流感病毒),经验可加用奥司他韦。 剂型与规格:胶囊:30mg、45mg、75mg;颗粒:15mg、25mg。
药理作用:磷酸奥司他韦为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是强效的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了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特殊人群用药:
①1岁以上的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充分权衡利弊的情况可服用。
③哺乳期妇女:充分权衡利弊的情况可服用。
④老年人:不必调整给药剂量。
⑤肝功能不全: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尚未研究。
⑥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1者,每日75mg,共5d;不推荐用于终末期肾衰竭的患者,包括慢性定期血液透析﹑持续腹膜透析或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1的患者。
不良反应:①常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行为异常、妄想、知觉障碍和谵妄及类谵妄事件(开始治疗的48h内)。②严重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多形性红斑,面部肿胀,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消化道出血,出血性结肠炎,肝炎,过敏反应,癫痫,行为异常,谵妄等。余详见说明书。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奥司他韦羧酸代谢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也不通过细胞色素P酶系代谢,因而很少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②丙磺舒与奥司他韦羧酸代谢物竞争肾小管的阴离子分泌通道,可减慢后者排泄。与丙磺舒联用可使奥司他韦羧酸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增加2.5倍,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③目前奥司他韦与华法林合用存在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多数研究报道均表明两药存在相互作用。提示两药合用需谨慎,需密切
药师提醒:①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和呕吐,餐后服药可减轻或免除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②辅料中含山梨醇,可能导致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或腹泻。③可能出现严重皮肤反应,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如多形性红斑;若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④可能导致潜在致命伤害的异常行为和谵妄,主要出现在儿科患者中。
二、人免疫球蛋白
对于重症患者,医院诊疗建议方案(V2.0),湖北省、湖南省儿童新冠肺炎诊疗建议、专家共识均提到,可酌情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推荐用法用量:重症患者依据病情可酌情早期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0.25~0.50g/(kg·d),疗程3~5d。静脉滴注或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1~2倍作静脉滴注,开始滴注速度为1.0mL·min-1,持续15min钟后若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最快滴注速度不得超过3.0mL·min-1。
推荐依据:①医院新冠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重症患者依据病情可酌情早期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并做成人剂量推荐。②湖北省儿童新冠肺炎诊疗建议(试行第一版):若发生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选择使用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③湖南省儿童新冠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试行第一版):暂无推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病危病例,或病情进展迅速者可酌情使用。
剂型与规格:注射液:10mL:0.5g,20mL:1g,25mL:1.25g,50mL:2.5g,mL:5g,mL:10g。
药理作用: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另外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和独特型抗体能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所以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对孕妇或可能怀孕妇女的用药应慎重,如有必要应用时,应在严密观察下使用。
③哺乳期妇女:尚无系统可靠的数据。
④老年人:未进行针对性试验研究,尚无系统可靠的数据。
不良反应:①极个别患者在输注时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必要时减慢或暂停输注。②偶见过敏反应,严重可见过敏性休克。③大剂量或速度过快时可见暂时性体温升高,应暂停或减缓输注速度。
禁忌证:①对人免疫球蛋白过敏或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②有IgA抗体的选择性IgA缺乏者。
药物相互作用:应单独输注,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输用。
药师提醒:①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只能作静脉输注用。如需要,可以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但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药品名称为“人免疫球蛋白”为肌内注射制剂,不得用于静脉输注。②药液呈现浑浊、沉淀、异物或玻璃瓶有裂纹、瓶盖松动、过期失效等情况不得使用。③开启后应一次输注完毕,不得分次或给第二人输用。④有严重酸碱代谢紊乱的患者应慎用。⑤使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应监测血栓形成的体征和症状,缓慢输注。
三、糖皮质激素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糖皮质激素作为应对重症的治疗用药在目前的五版诊疗方案中均被提及。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和第三版相比,该版方案针对重症患者提出了更多治疗措施,强调了糖皮质激素在重型、危重型病例使用,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d)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d)。
甲泼尼龙
推荐用法用量:
成人:必要时1~2mg/(kg·d)3~5d。
推荐依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剂型与规格:片剂4mg、16mg;注射剂20mg、40mg、50mg、mg、mg。
药理作用:根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年版》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及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相关章节提到:对于重症且达到急性肺损伤标准的病例,应及时规律地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肺的渗出、损伤和后期的肺纤维化,并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需权衡利弊谨慎使用;
③哺乳期妇女:在仔细评估母亲和婴儿的获益-风险比之后,才能在哺乳期使用该药物;
④老年人:慎用;
⑤肝功能不全者(包括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可能增加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慎用;
⑥肾功能不全者:由于可能发生体液潴留,故此类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①常见: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皮肤:皮肤萎缩状态,伤口愈合困难;内分泌:体液潴留、库欣综合征、发育迟缓、高钠血症;胃肠道: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疾病;免疫系统:感染风险增加;肌肉骨骼系统:肌力减弱;眼部:白内障;精神:抑郁、欣快。②严重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内分泌与代谢:高血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肌肉骨骼系统:骨质疏松症;眼部:青光眼;呼吸系统:肺结核。
禁忌证:①对甲泼尼龙及任何组分过敏者;②全身性真菌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甲泼尼龙主要经CYP3A4酶代谢。许多其他化合物也是CYP3A4的底物,通过CYP3A4酶的诱导(上调)或者抑制,其中一些(以及其他药物)显示能够改变糖皮质激素的代谢(见表4)。
特殊人群用药:
①儿童
②妊娠期妇女:需权衡利弊谨慎使用。
③哺乳期妇女:需在仔细评估母亲和婴儿的获益-风险比之后,才能在哺乳期使用该药物;
④老年人:慎用;
⑤肝功能不全者(包括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可能增加皮质类固醇的作用,慎用;
⑥肾功能不全者:由于可能发生体液潴留,故此类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①常见:心血管系统:高血压;皮肤:皮肤萎缩状态,伤口愈合困难;内分泌:体液潴留、库欣综合征、发育迟缓、高钠血症;胃肠道: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疾病;免疫系统:感染风险增加;肌肉骨骼系统:肌力减弱;眼部:白内障;精神:抑郁、欣快。②严重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内分泌与代谢:高血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肌肉骨骼系统:骨质疏松症;眼部:青光眼;呼吸系统:肺结核。
禁忌证:①对甲泼尼龙及任何组分过敏者;②全身性真菌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甲泼尼龙主要经CYP3A4酶代谢。许多其他化合物也是CYP3A4的底物,通过CYP3A4酶的诱导(上调)或者抑制,其中一些(以及其他药物)显示能够改变糖皮质激素的代谢(见表4)。
药师提醒: 由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为短时间小剂量使用,不良反应相对减少,以下注意事项供参考,长期应用所致不良反应详见药品说明书:①不应用于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②皮质类固醇与乙酰水杨酸联合用于凝血因子Ⅱ过少的患者时应谨慎。
四、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及第五版中均提及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用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诊疗方案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推荐意见。此外益生菌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建议对危重症及使用了广谱抗菌药物的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本文列出几种临床常用的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供参考,见表5及6。
特殊人群用药:
①妊娠期妇女:尚不明确。
②哺乳期妇女:尚不明确。
③老年人:说明书中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提到老年用药与成人无差异,其他三种尚不明确。《肠道微生态制剂老年人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作出了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推荐意见,同时对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应警惕罕见不良反应菌血症。
不良反应:肠道微生态制剂安全性高,毒性小,个别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随着服用时间延长,症状会自动消失。
禁忌证:对微生态制剂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制酸药、抗菌药物可减低该类药物活性,不应同服,必要时可间隔3h。②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活菌,应错时分开服用。
药师提醒:①溶解时水温不宜超过40℃。②地衣芽孢杆菌可常温储存(但注意不可置于高温处,储存温度宜低30℃),文中的其他几种肠道微生态调节剂需低温(2~8℃)保存。③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为真空封装,开袋后应尽快服用。 ④对于吞咽困难者或婴幼儿,胶囊剂可倒出药粉,片剂可碾碎后冲服。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治疗药物信息汇编(第一版)》()编写〕
(本信息汇编刊登于《中南药学》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2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hl/220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