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芾参草片可用于清烟毒、增强肺功能、预防新冠病毒;

使用方式:每次一片,舌下含服,每日不超过10片

一、对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1、食物链的控制者——人类

在上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崇尚科学,但也相信自然界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已经非常的完整,与我们常说的食物链有一定的联系。

人类作为相生相克关系中最重要的“控制者”,也可以说是食物链的顶端,仿佛是无所不能,无所惧怕,仿佛人类没有“天敌”,但大自然却留了一手,给人类这种顶端的控制者,制造了一些最低端的“边缘生物”来克制,那就是病毒。

2、病毒的威力

病毒,它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一种无法自行表现出生命现象,可就是这样一种“边缘生物”,却能反过来试图控制人类。

上个世纪,几次的流感大流行,造成了近亿人次的死亡。同样的案例,美国今年年初开始的流感大爆发,和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无一不佐证了病毒的威力。

用一句不贴切的话说,如果人类不加以反击和阻止,有些病毒对人类将是毁灭性的,比如HIV病毒。

3、预防新冠病毒的武器-护芾参草片

疫苗是病毒的根本天敌。但疫苗的研发速度,赶不到其传播速度以及变异速度。并且,对这样的变异,我们还是力不从心。时间,经不起我们太多的等待。

因此,抑制病毒作用及提高人类自身免疫系统的产品将是当下对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针对抑制病毒作用和提高人类自身免疫系统两点,由广东健微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珠江西岸大健康开放实验室王力博士团队开发的护芾参草片。

二、原料选择依据

1、甘草和甘草酸

甘草酸是甘草中提取的化合物,自然界中以α体、β体存在。有研究显示,甘草中的甘草酸以β体为主;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或对病毒的灭活、有激素样作用且相对无激素样副作用,其中β体甘草酸苷抗炎作用更强。

我国,及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学者的甘草酸苷相关基础研究结果,为解决新冠肺炎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炎症风暴”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临床依据。

(1)甘草酸苷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

(2)甘草酸苷减少HMGB1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抑制流感病毒聚合酶的活性;

(3)甘草酸苷通过抑制HMGB1,能有效阻断炎症反应。

(4)复方甘草酸苷有效改善03年SARS患者的临床结局,提供临床参考。

实验采用1至倍半数致死量流感病毒A2感染的小鼠进行探讨。针对存活率的分析显示,受10和20倍半数病毒致死量组小鼠用甘草酸苷(日本米诺提供)治疗21天后,存活率分别为%和70%,生理盐水组存活率为0%,阳性对照组(利巴韦林)存活率分别为30%和20%(表1)。

(1)甘草酸苷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

针对病毒肺滴度的分析显示,在感染后的第2天至第6天,治疗组小鼠肺中的病毒滴度比对照组小鼠的低10倍或10倍以上。第6天,在治疗组小鼠肺中未检出病毒活性,而对照组小鼠肺滴度仍维持在5×EID50s/ml(图1)。

(1)甘草酸苷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

针对小鼠肺实质病变的分析显示,在感染后的第3、5、7和第9天,治疗组肺实变平均分数从不超过1,而对照组在第9天达到最高值(图2)。

(1)甘草酸苷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

在探讨甘草酸苷对淋巴细胞的作用中,当受感染小鼠经甘草酸苷处理鼠的全脾细胞接种后,受者(鼠)的存活率为%,而生理盐水组全部死亡。采用上述全脾细胞制备的T细胞接种小鼠存活率也是%,而上述细胞制备的B细胞或巨噬细胞接种的小鼠,都在感染15天内死亡。

结果表明:18β-甘草酸苷对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是通过甘草酸苷处理小鼠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实现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细胞起效而非B细胞或巨噬细胞(图3)。

(2)甘草酸苷减少HMGB1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抑制流感病毒聚合酶的活性

研究还发现,经甘草酸苷(4mM)处理后的T细胞中流感病毒样微型基因组的转录和复制显著降低,而VSV病毒的转录与复制未受影响(图4)。

结果提示,甘草酸苷能减少HMGB1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抑制流感病毒聚合酶的活性。

(4)复方甘草酸苷有效改善03年SARS患者的临床结局,提供临床参考。

复方甘草酸苷有促进病情恢复、胸片炎症改善和吸收作用,加速患者胸片改善与转归。

对于激素治疗的患者,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有降低激素剂量、缩短激素治疗时间和减少住院天数的趋势。

有研究显示,复方甘草酸苷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异常,缩短肝功能复常时间。研究发现,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肝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水平。

改善SAR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联用激素且在激素撤药过程中应用GL可以降低HWS(激素撤药综合征)发生率。

2、针叶樱桃提取物

针叶樱桃并不是你所熟知的水果车厘子,针叶樱桃(Acerolacherry)是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金虎尾属(Malpighia)凹缘金虎尾(M.emarginata)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其特有的抗衰老因子(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邱明华研究组,对针叶樱桃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3个结构新颖的降木栓酮三萜天然产物(命名为NorfriedelinsA-C)。主要的结构特征是A环氧化开环后,脱羧,分别失去1个碳,2个碳,3个碳的降三萜,其中化合物1形成独特的四元环内酯,化合物2则形成五元环内酯。通过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和X-Ray单晶衍射确定了这些新奇结构的绝对构型。十分有趣的是:具有内酯环酮的新颖结构NorfriedelinsA和B显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的活性,IC50分别为10.3和28.7μM,预示着针叶樱桃不仅是"天然维生素C之王",还会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等方面的保健作用。

(1)优势

针叶樱桃,每克果中维C含量达毫克。维生素C含量是柠檬的31倍,草莓的27倍,猕猴桃的18倍,也是被认为维生素C极高的番石榴的7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维生素C之王”之一。

针叶樱桃含有大约两倍于橙子的钾、镁和B族维生素,以及大量的维生素A。此外它还支持钙,铁,磷。

针叶樱桃还含有促进健康的植物多酚,包括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为针叶樱桃带来高效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抗炎功效。

2、针叶樱桃果粉

(2)营养成分与功效

高含量的维生素C,可以刺激白细胞的产生,增强免疫系统,帮助避免感冒、感染和口腔并发症。

维生素C还是胶原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身体可以通过修复细胞、血管、器官以及疾病或损伤的组织来更快地痊愈。

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包括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类黄酮,两者都能中和自由基在体内的作用。自由基是细胞代谢的有害副产品,它会导致健康的细胞突变成癌细胞或不健康的细胞。

3、橙粉

橙子中含量丰富的维生素C,能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

一项为期14年的新研究涉及近7万名妇女参试者,结果发现,与不吃柑橘类水果的妇女相比,常吃柑橘类水果的妇女中风危险降低10%。研究发现,总黄酮可改善血管功能,减少炎症发生,而血管功能失常和炎症是导致中风的主因。

橙皮可作为健胃剂、芳香调味剂。橙皮还含一定橙皮油,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橙皮性味甘苦而温,止咳化痰功效奇好。

4、薄荷

薄荷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薄荷产品(薄荷脑和薄荷素油)具有特殊的芳香、辛辣感和凉感,广泛用于食品、烟草和日化行业;在医药上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瘴、健胃等药品中。

抗菌抗炎作用:薄荷所含的8种儿茶萘酚酸是有效的抗炎剂,能抑制3a一羟类固醇脱氢酶。薄荷所含的蓝香油烃对烫伤兔耳有抗炎作用。相关研究发现,薄荷精油对变形杆菌能产生很大的抑菌环。

 保护呼吸道:薄荷能增加呼吸道黏液的分泌,祛除附着于黏膜上的黏液,能减少泡沫痰,使呼吸道的有效通气量增大。

抗病毒:报道发现,同属植物薄荷水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5、人参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除滋补强身的功效外,还在预防肿瘤、抗衰老、抗心律失常、抑制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免疫作用: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人,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均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临床观察证实人参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有明显的升白细胞的作用,在放、化疗期间服用人参,能够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预防白细胞减少。

 促进细胞代谢合成:人参能促进骨髓DNA、RNA、蛋白质、脂质的合成,促进骨髓的有丝分裂,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提高外周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增强体液及细胞免疫: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的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刺激作用,可以增加人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老年病症的发生。

6、异麦芽酮糖醇、赤藓糖醇

(1)低GI值(升糖指数)

升糖指数是衡量食品对人体血糖影响的指标。异麦芽酮糖醇的升糖指数很低,对人体血糖波动的影响很小。

三、产品开发机理

1、甘草酸可与ACE2结合

Nature上发表的研究确认了-nCoV进入细胞的路径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即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ACE2)细胞受体,该发现为后续疫情防控和药物研究等奠定了重要基础。

ACE2是此次-nCoV感染的关键分子,ACE2结合剂就有望成为-nCoV感染的治疗药物。几乎同一时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专家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专家联合发表论文,证明甘草酸可以与ACE2结合,因此可以得出甘草酸制剂预防-nCoV感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甘草酸具有明确的抗炎机制

多位援鄂专家表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启动炎症风暴,导致肺外的多器官衰竭。而甘草酸具有明确的抗炎机制,可抑制由炎症刺激诱导的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NF-κB及MAPK/AP-1关键炎性反应信号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抑制三条炎症通路相关炎性反应信号的活性,下调炎症通路上游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8、IL-1β、IIL-6、相关趋化因子以及环加氧酶(COX)的表达,阻断炎症通路下游,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和活性氧(ROS)的生成。

病毒进入细胞之后,促使炎症因子产生,损伤细胞,促进纤维化。甘草酸二铵通过抗氧化、抗炎作用,可遏制细胞的纤维化,使纤维化进程阻断,保证肺组织的基本功能,即便在病毒损伤状态,组织细胞也能够维持一定的活力,这个难得的时间窗足以调动组织细胞免疫力,以清除病毒。

3、甘草酸+VC等组合效果明显

年1月25日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的丁教授基于自己长期的研究,开始使用甘草酸二铵(1天3次,1次三粒)+曲克芦丁(根据说明书)+VC(0.5g/天)对无法住院就医的朋友尝试性救助,3天过去,这套方案(目前试用情况)表明,60%的人一天好转,三天体温正常,少数需要4-5天,该方法治疗了多位新冠肺患者。

丁教授的方案属于“防御型”方案。教授指出,我们的肺所以受到损害,是因为病毒在体内繁殖过程会产生大量“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损伤我们的肺,严重的时候就是大家常说的“白肺”。目前临床方案使用“激素(例如:甲强龙)”对抗炎症因子,保护肺,非典就是用这个方案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皮质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会妨碍机体对抗病毒,而且可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后的生活。

甘草酸会产生类激素样作用,可代替激素对抗“炎症因子”,保护我们的肺,但没有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和骨质疏松作用。

4、组合方案进入临床

2月13号,甘草酸二铵联用维生素C的临床方案已经国家药监局备案。目前医院开始正式临床试验。医院医院也开始将甘草酸二铵联用VC,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用药。浙江省也已将甘草酸二铵列入了“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相关药品采购目录”。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这类产品,原本适用于治疗伴有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急、慢性肝炎,现在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亦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hl/2204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