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军
?————?
百草枯卖了多久,它的发明人就愧疚了多久。
年,李德军带领技术人员,投入到百草枯的研究中。
年,李德军团队将百草枯技术转让给企业,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独立生产百草枯的国家。
可让李德军始料未及的是,百草枯问世之后,事情的走向却发展到了另一个方向,让他一生都背负着无尽的愧疚。那么,百草枯上市以来究竟经历了什么?李德军的愧疚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
年,英国一家公司率先注册并开始生产百草枯。
百草枯见效极快,一旦被植物叶子吸收,很快就能破坏绿色组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使植物叶子的干枯。
而农民在使用百草枯时,也完全不用担心会破坏作物的正常生长。
因为百草枯主要是在苗前使用,接触到土壤后就会失去活性,而农作物的生长又一般是在百草枯喷洒结束后,这两者的“时间差”能使得农作物顺利生长且不受杂草的侵扰。
此外,百草枯对褐色树皮也不会起作用,这样,农民也就可以放心的在树林中喷洒百草枯。
此后的几十年间,百草枯作为高效除草剂在多个国家投入使用,造福了全世界的农业生产。
年,为了提高国内农作物的产量,我国第一次进口百草枯。
不过,虽然国外百草枯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但高昂的价格却让大部分农民望而却步。
国内许多地方依然要依靠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效率十分低下。
我国迫切需要自己独立生产百草枯。
年,研发百草枯的任务落到了山东省农药研究院上。
当时31岁的李德军是研究院的副所长,他和团队一起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李德军
为了尽快研发出国产百草枯,打破国外垄断,李德军带着团队一起,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终于在了年完成小试。
年,山东农药研究院与当地企业合作,顺利通过了中试和产品开发。李德军离胜利只剩一步之遥。
最终,在年,李德军团队将百草枯的相关技术转让给企业,我国自主生产的百草枯终于成功投产。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能独立生产百草枯的国家,李德军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百草枯之父”。
李德军团队的百草枯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这样一款价格低、见效快的除草剂成为国内农业生产的首选。
?————?
可让李德军没想到的是,百草枯家喻户晓的背后,除了物美价廉见效快,还因为“服用百草枯不治身亡”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最开始的百草枯因无色无味,存在着被人误食的风险。
为了能迅速除掉杂草,百草枯中主要成分的毒性是非常大的,这些有毒物质一旦被人服用,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百草枯自问世以来就是没有解药的。
李德军团队很快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特意在百草枯中加入了墨绿色素和臭味剂作为警示。
此外,研发团队还在百草枯中加入了催吐剂,这样一来,如果再发生误食事件,人们就可以快速催吐,从而保住性命。
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减少了被误食的可能,却始终无法避免有人主动使用百草枯的行为,这也就使得百草枯的中毒率一直居高不下。
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菅向东就曾向记者表示,绝大部分的百草枯中毒者都有自杀心理,其中误食的只占一小部分。
菅向东
年12月,河北就曾发生过一起因使用百草枯不治身亡的事件。
这个不幸去世的年轻人叫李红达,他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幼年时就经历了父母双双离世的他,从小受尽了流言蜚语。
长大后的李红达又因爷爷奶奶的离世和工作不顺而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李红达
当时,刚结束上一份工作的李红达回到只剩他一人的家中,内心积压已久的烦闷让他开始了借酒消愁。
酒瓶见底,可忧愁未消,李红达在看到墙边的除草剂后自杀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在酒精的作用下,李红达拿起除草剂灌了一大口。
原本,李红达打算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人世,可食道的灼痛感让他止不住的哀嚎,住在隔壁的大伯听到声音医院。
此时的李红达已经十分虚弱,被灌下洗胃的药后,很快就吐出大量的黑色血水。
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李红达的状况逐渐稳定下来,可就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时,家属却发现李红达的手指开始发黑。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李红达呕吐时弄脏了手,可一番清洗过后,不仅没有褪色,反而颜色越来越严重。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竟然是从皮肤下透出的颜色。
医院第一时间组织了专家会诊,然而依旧无力回天。
人体摄入5—10毫升就有致命危险的百草枯,李红达却喝下了足足毫升。
百草枯的毒素早就顺着血液侵蚀了李红达的五脏六腑,他的各个器官也被百草枯严重损害,肺纤维化持续加重。
入院第18天,李红达病情急速恶化,不仅出现了吐血、呼吸衰竭等症状,还多次陷入昏迷。
入院第27天,病情一天比一天恶化的李红达最终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3岁。
无数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百草枯就是无可救药的毒药。
每个曾经喝下百草枯的病人都悔恨不已,甚至还有病人家属找到李德军询问是否有解药。
每次听到又有人因百草枯去世时,李德军的内心都十分痛心,知道百草枯并无解药的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
?————?
年,在有关部门的牵头下,相关企业成立了“百草枯社会责任关怀工作组”。这其中,李德军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后来,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服用百草枯自杀的出现,李德军还特意去研究自杀者的心理。
李德军了解到,自杀的冲动情绪一般会持续13秒,大多数有自杀冲动的人会在13秒过后放下自杀念头。这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为了充分利用自杀冲动者的13秒犹豫期,李德军研发出了包装更加结实的颗粒状百草枯。
这种百草枯的表皮是无毒的,因此,有自杀倾向的人如果想要喝下颗粒状百草枯,就必须先打开外包装,然后再将其泡水用水融化掉。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13秒早就过去了,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服用百草枯自杀。
李德军的初衷是好的,颗粒状百草枯上市后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即便如此,每年依旧会发生颗粒状百草枯服用中毒事件。
?————?
李德军和有关部门为了避免百草枯伤及性命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无奈之下,国家推行了一系列针对百草枯的禁令。
就在年7月,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为此专门召开会议,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服用百草枯自杀情况,决定将其定为剧毒。
此外,有关部门对百草枯的生产、运输等方面也加强了管理。
年7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水剂在国内的使用和销售。
年9月26日起,我国禁止销售、使用百草枯可溶胶剂。
就这样,曾经作为除草“神剂”的百草枯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
从全面投产到全面禁止,百草枯在中国不过20年。
与此同时,世界也有20多个国家对百草枯采取了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的措施。
?————?
虽然服用百草枯自杀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却不能对百草枯和李德军求全责备。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李德军当初研发百草枯是为了造福农业生产,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百草枯却会被“喝到停产”。
要知道,对那些想要放弃生命的人来说,百草枯从来都不是唯一选择,就算没有百草枯,他们也会选择其它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想要减少悲剧的发生,对百草枯等剧毒物质的管控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加强对生命的教育,让更多的人珍惜生命。希望悲剧不再上演,希望生命之花不会过早凋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jc/220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