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左右。随着对其分子途径探索的逐步深入和相对应的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给其中的部分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那么关于靶向药物,你又了解多少呢?

1.哪些人群事宜服用靶向药物?

并不是所有的肺癌都适合使用靶向药,不同种类、不同分期的肺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早期的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能手术的或晚期的肺癌以药物治疗辅以放疗等手段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突变患者可以选择吃靶向药物,但非突变患者更适合做化疗。

2.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哪些?

现阶段,只有非小细胞肺癌批准了靶向治疗方案,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仍处在研究阶段。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个类别的靶向治疗药物被批准上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具体如下:

(1)EGFR靶点突变(EGFR-TKI)

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的比例能够达到0%左右,而通过选择性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的阿法替尼;第三代的奥希替尼。

(2)ALK抑制剂

ALK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其可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EML4)融合,导致多种基因变异,具有致癌性。

目前,ALK抑制剂主要包括:第一代的克唑替尼;第二代的色瑞替尼、艾乐替尼。

()抗血管生成药物

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包括: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靶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靶向药物不能盲目使用,在确诊肺癌的类型和分期后,还应进行基因检测。临床结果显示,不经筛选的使用靶向药物,平均有效率仅为0%-40%。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有的靶向药物都有特定的适用患者,只有携带了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才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如果错用靶向药物,可能疗效不显著,甚至会延误治疗、加速病程恶化。

4.常见的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靶向药物也一样。目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过敏反应、心血管反应、间质性肺炎和免疫抑制等。靶向药物的副反应大多数为1-2级,可以耐受;大多为可逆性,停药或药物减量后自行缓解;多出现在治疗的前几周,在后续的治疗中由于耐受反应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而无需特殊处理;仅少许患者出现重度副反应时需要停药或者对症处理;间质性肺炎、血栓栓塞、大出血以及继发性感染等致命性副反应较少出现,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损伤难以恢复,治疗棘手。

(1)皮肤毒性:皮肤毒性是EGFR-TKI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79%~88%,包括痤疮样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皮肤龟裂、色素沉着、甲沟炎、黏膜炎、毛发改变、光敏反应等。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将抗肿瘤药物所致皮疹分为5级,具体为:1级,无伴随症状的斑、丘疹或红斑;2级,有瘙痒或其他伴随症状的斑、丘疹或红斑,局部脱屑或其他损害的面积<50%体表面积;级,严重而广泛的红皮症或斑、丘疹或疱疹;脱屑面积>50%体表面积;4级,广泛表皮剥脱、溃疡性或大疱性皮炎;5级,死亡。

1级皮疹处理:可局部应用抗生素和弱糖皮质激素药物,如红霉素、克林霉素、1%氢化可的松软膏(不推荐用于面部)、甲硝唑软膏等,避免使用乙醇擦洗(可促进皮疹恶化)。

2级皮疹处理:可增加口服抗组胺药和四环素。

级皮疹处理:推荐减少靶向药物用量,对抗生素反应不敏感者,可给予小剂量的异维A酸20~0mg/d,若皮肤反应持续2~4周仍无法消除时推荐停用靶向药物,对皮疹的治疗不能中断。靶向治疗药物停用后皮疹明显好转或消失后,可从小剂量逐步恢复靶向治疗。部分患者皮疹治疗后,症状仍严重,才考虑改用其他抗癌治疗方法。

(2)出血及血栓栓塞:建议在整个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大便常规、凝血指标及相关临床表现。年龄65岁以上,既往有动脉栓塞史及高血压的患者动脉栓塞风险高,须密切







































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骨肽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jc/8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