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呼吸领域相继发布或更新了哪些重要的指南与共识?本文通通告诉你,收好不谢哈!
作者丨陈泉峰医院主任医师
来源丨医学界呼吸频道
新年伊始,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想必呼吸科的同仁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时光匆匆流逝,知识日新月异。在刚刚过去的年里,呼吸领域又相继发布或更新了一批重要的指南与共识,你是否因为工作忙碌而错过了重要指南的更新?现在既想了解其内容,又苦于没有时间呢?别着急,笔者对年呼吸科更新的重要指南、共识进行了汇总、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其梗概和要点。
1、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版)
年4月发布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组织(The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是在版基础上进行的全面修订与修改。其主要更新内容包括:主要变化涉及咳嗽、咳痰症状与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死率之间关系,患者症状及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的综合评估,以及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药物选择等方面。
①对于年龄≥12岁、既往有哮喘急性加重史的患者,将噻托溴铵拓展为其第4级阶梯治疗的选项,经第4级治疗未控制的重症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将美泊利单抗(抗白介素-5,anti-IL-5)作为其第5级治疗中新增的可选治疗方案。
②将糠酸氟替卡松列入成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列表,其低剂量为mcg,高剂量为mcg;并将低剂量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列入第3级治疗中的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选项。
③哮喘获得良好控制后,可将ICS降级使用,被列为A级证据。
④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选药时,需注意其包括肺炎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版GINA建议哮喘急性发作时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
⑤在哮喘一级预防方面:增加了不推荐孕妇刻意不摄入某些食物(如花生、牛奶);此外,还增加了对孕期肥胖和体重增加患者的管理建议)及妊娠期间建议每月进行哮喘监测,通过药剂师与临床医师的合作,电话随访询控制情况;监测并管理呼吸道感染;分娩期间应予以控制哮喘的药物,并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⑥指南认为,有证据表明,潮湿和霉菌可增加哮喘发生风险(p),去除家中湿气和霉菌可减少成人哮喘症状及其药物使用
⑦版GINA将“呼吸锻炼”的证据级别进行了降级处理(由A级降至B级)。“呼吸锻炼”已取代“呼吸技术”一词。
⑧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疫苗接种和支气管热成形术的相关内容增加到了主要报告中,而这些内容既往仅出现于网络附录中。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全球策略(版报告)
年11月发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组织(GOLD)最新发布的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报告,主要变更内容包括:
①修订了COPD的定义,探讨了与宿主因素和环境暴露相互作用相关的COPD进展原因。
②对ABCD评估工具进行了改良,报告更新了肺功能检测在COPD整体管理中的地位,推荐将肺功能和ABCD分组数据联合用于COPD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决策。
③增加了对吸入技术进行评价和定期评估的推荐;并提供了有关自我管理、肺康复、整合医疗以及姑息治疗方面的证据。
④推荐对相关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氧疗以及肺减容治疗。
⑤指出了对患者症状和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的评估,可为稳定期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⑥推荐通过药物升级和降级策略,引入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⑦详细介绍了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焦虑、抑郁、肺癌、感染、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重要并发症的管理策略,并确认合并症是影响COPD患者死亡和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3、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版)
主要介绍了流行性感冒(流感)的诊断线索及确诊方法;成人、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以及重症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在流感预防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常用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分类、特点疗效、及其选用。快速流感诊断检测法(RIDT)有助于快速鉴别流感病毒感染,起始抗病毒治疗无需等待实验室确诊。
对确诊或高度怀疑流感,且有发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者,不论年龄、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是否怀孕或分娩,以及流感病情严重程度等,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且最好是在症状出现48h内开始。但对于发病已超过48h者,仍支持启动抗病毒治疗。推荐使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是接种疫苗预防流感的有效辅助措施,有效率可达70%~90%,但不能代替疫苗。
流感爆发期间存在严重免疫缺陷、与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密切接触的卫生保健人员或≥l岁儿童、护士家庭成员或居住长期护理机构的人群等,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推荐奥司他韦口服(75mg,1次/d),也可选用扎那米韦吸入(10mg,2次/d)。
4、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
介绍了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自然病程与急性加重,及其治疗方面的进展与共识。IPF在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上多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经皮穿刺肺活检、经支气管淋巴结穿刺活检以及外科肺活检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等,均有助于IPF与其他ILD相鉴别。
IPF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氧疗、肺康复等。IPF尚无肯定显着有效的治疗药物。根据近年研究结果及我国实际,推荐有轻到中度肺功能障碍的IPF患者,酌情使用吡非尼酮或尼达尼布。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可能降低IPF患者胃食管反流相关肺损伤风险。N-乙酰半胱氨酸单药治疗可改善IPF患者的咳痰症状。不推荐应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稳定期的IPF。对于没有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或心房颤动的IPF患者,不推荐长期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不推荐IPF患者应用西地那非或伊马替尼治疗。不管IPF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均不推荐应用波生坦或马西替坦。
5、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版)
详细介绍了各类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种类、原理、优缺点、及其雾化效能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抗菌素、祛痰药及ICS)及其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范围;雾化吸入疗法注意事项和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等。
6、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版)
肺结节是胸部影像学上一个非常常见的表现,近年来,通过CT扫描发现的肺结节明显增多,但是其诊断和治疗却令很多医生感觉到无从下手,本指南详细介绍了肺结节的定义、分类方法、评估方法、肺癌风险评估、评估恶性风险率的重要性和处理策略,随访监测建议,以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建议。推荐以胸部CT检查作为肺结节的标准检查方法,对实性高危结节和部分实性高危结节建议应由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影像医学科医师集体会诊决定下一步的诊疗措施。
7、规范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年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共同组织国内呼吸领域近位肺癌专家撰写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呼吸领域专家共识(年版)”(以下简称“共识”),以推动我国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肺癌的治疗水平与国际同步。本共识主要围绕在中国已获批用于肺癌治疗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包括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贝伐珠单抗和泛靶点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基于现有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经专家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对有关临床选择问题给予客观、公正的推荐。
8、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年2月发布。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急诊及入院后评估、治疗、治疗后评估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9、ESMO临床实践指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
年9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发布了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指南,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发病率和流行病学,诊断和个体化医疗,分期和风险评估,各期疾病的治疗,疗效评估和随访等。
10、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专家共识
年3月发布。由中国呼吸科专家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共识专家组编写,介绍了发热伴肺部阴影患者的病因鉴别及处理对策。
11、BTS/ICS指南
成人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通气管理(BTS/ICSguidelinefortheventilatorymanagementofacutehypercapnicrespiratoryfailureinadults),于年3月发布。英国胸科协会(BTS)和英国重症监护协会(ICS)联合发布的成人急性呼吸衰竭通气管理指南,针对机械通气原则、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管理,以及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等内容提出了共82条推荐意见。
12、IDSA/ATS临床实践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管理(ManagementofAdultsWithHospital-acquiredand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by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andtheAmericanThoracicSociety),于年7月发布,由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联合美国胸科学会(ATS)医院获得性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指南。与5年的上一版相比较,新指南删除了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这一概念。
13、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
主要介绍了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类型及耐药特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治疗场所选择方法、重症CAP的诊断标准、CAP的抗感染治疗、及其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血氧、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方法等。详细介绍了CAP门诊及住院患者、入住ICU患者、有误吸风险患者、怀疑流感病毒感染的CAP患者及老年患者的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疗程及停药指征。
14、CHEST指南与专家报告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成人慢性咳嗽(ChronicCoughduetoGastroesophagealRefluxinAdults:CHESTGuidelineandExpertPanelReport),于年9月发布。是对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6版反流性咳嗽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专家组提出了6条重要的更新建议。涉及病因鉴别、抗酸药选择,以及手术治疗适应证等多方面。
15、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专家共识(版)
年8月发布,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人呼吸病学学组起草发布,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我国支气管镜操作相关大出血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救治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诊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预防和救治流程。本共识的制定旨在提高临床从事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的医、技、护相关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增强对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并发症的预见和防范意识,规范支气管镜诊疗操作相关大出血的救治流程。
16、内镜下肺减容术专家建议(EndoscopicLungVolumeReduction:AnExpertPanelRe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wh/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