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远离癌症从远离它们做起……?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肿瘤君”们开始争相发表各式“爱情宣言”等待着时机向你悄悄“靠近”然而,癌症虽然猖獗我们也有应对之招今天就让各位专家来揭穿“肿瘤君”的真面目看看究竟有哪些“神兵利器”!大家对我不会陌生。我是全球最常见、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以算是“群癌之首”了。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一位,近年来在我国城市中已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我有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奋斗路上需要感谢的人。我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首先,我特别感谢发明烟草的人,烟草中的四千多种化学物质为我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我还特别感谢我的“衣食父母”——烟民们的“二手烟”“三手烟”,为我们扩大种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我平时会多多留意那些工作中接触石棉、铍、铀、氡等化学物质的人,对有基础肺病的人也会多看一眼,表达倾慕之情。近年来,我的择偶标准已经不满足于“老烟枪”或中老年人群了,我也愿意和年轻的女性朋友们“一起飞”,要问我为什么,这可是基因的秘密……我还有一点非常不爽,人们在发现我的亲戚——磨玻璃结节后,把它误认为是我,因此茶饭不思。其实,它身量小,和有“大魔王”之称的我相比,逊色不少,还要抢我风头!嘉宾点评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肺癌自称“暖男”,它的确如“中央空调”一般,择偶范围非常宽泛。如何与它划清界限,分道扬镳?其实,揪出它主要还是靠筛查。肺癌的高危因素有:年龄55~74岁,烟龄≥30年,且戒烟时间<15年;年龄≥50岁,烟龄≥20年,并且具有另外的一项危险因素(包括个人既往罹患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纤维化病史,以及氡、镉、石棉、煤烟、柴油废气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都应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值得提醒的是,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推广,年轻的不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那么,拿到CT或者胸片报告后,哪些字眼提示可能是肺癌,而不是它的“亲友团”肺小结节?肺癌结节相比于良性结节,在CT表现上具有一些特点,通过CT可以进行初步判断。一般来说,结节呈分叶状,边缘毛糙、有毛刺状突起,临近的胸膜凹陷这些表现往往提示肺癌可能性较大。一些较大、位置靠中央的肺癌还可能会引起肺炎和肺不张。被诊断为磨玻璃结节后,患者出于担心而希望早日“一刀切”以免后患。但实际上,小的“纯磨玻璃样结节”应静观其变,这部分结节即使是恶性,也往往是非常早期的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外科处理的窗口期非常宽,可以进行合理随访,以免做了不该做的手术。对持续存在半年以上的磨玻璃样结节,可以选择一个合理时机考虑手术。因此,对于磨玻璃结节,尤其是刚发现的纯毛玻璃和小于10毫米的毛玻璃结节,我们更要强调的是随访观察。我比不上一号男嘉宾,我在中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第三、死亡率位居第五。都说我嫌贫爱富,有“地域歧视”,更偏好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区的对象。确实,我在上海恶性肿瘤中发病第二,可谁让他们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结构这么吸引我呢?再加上低运动量,有这些特征的人对我而言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最初,尚未出道的我,藏在肠道的褶皱中,那时我有不少艺名,如腺瘤性息肉。像所有励志故事一般,一开始我总是静悄悄的,小如芝麻绿豆,这时我暗恋上的人一般没有感觉。随着时间推移,我越发大胆表白——大便形状改变和大便隐血,算是我递交给暗恋对象的第一封情书。近年来,不少专家对我进行研究后,说我是“妈宝男”,因为我具有10%~15%的家族遗传性。亲属中有被我“相中”的人,得到我青睐的比例是普通人的3~4倍!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人群就会很吸引我的眼球。嘉宾点评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徐烨教授相关数据显示,1/3的大肠癌风险部分可归因于遗传因素。但是,“妈宝男”的养成,还需要一定时间,即从肠道上皮增生到癌变需要数年时间,这就为大肠癌筛查提供了机会。所以,对付“妈宝男”,最主要策略还是早诊。大肠癌的筛查项目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癌最有效的检查是肠镜,可是不少人都因为怕痛或担心对肠道产生伤害等各种原因,对肠镜检查望而却步,耽误病情。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肠镜检查的设备和技术都在更新。在检查过程中,虽然会出现一些不适,但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忍受,而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也可以选择麻醉下无痛肠镜检查。如今抗击大肠癌,光靠手术进行“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远去,“协同作战”才是取得最佳个体化治疗的最佳出路。医院大肠外科从年起联合化疗科、放疗科、肝外科、胸外科等科室,成立了大肠癌综合治疗多学科团队,I-IV期大肠癌总体的1年生存率95.25%,5年生存率73.87%,10年生存率58.35%,特别是I-II期早期大肠癌外科手术后5年生存达到91.92%,大肠癌已不再是令人恐惧的疾病!即便是令人头痛的晚期大肠癌,通过多学科团队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达到27.70%,10年生存率达到13.72%。同时,对于有保肛之虞的低位直肠癌,通过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的优化,保肛率超过90%。在网络小说中,人们都对多金、腹黑、深情、霸道的男主角欲罢不能。我正是癌症中的“霸道总裁”,不计其数的人逃不过我的致命一击,因此我也有了“癌中之王”的美称。说起我比其他嘉宾强劲之处,就是我有“来无影、去无踪”的本事:我藏在胃部后方,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特异症状,因此也没有常规筛查手段。当我心仪的对象出现腹痛、黄疸、消瘦等明显症状时,恐怕已深陷我的“温柔乡”了。此时,化疗、放疗、介入等各种想要拆散我们的手段都已于事无补。带着这一份独有的霸气和自信,我还喜欢扩大我的阵地,多处转移,显示自己的战功。我尤其心仪那些烟酒不离、肥胖、患有慢性胰腺炎的人。这里,不得不提我“后援团”中的好兄弟——糖尿病。每当我追求一名对象时,总会先让我的好兄弟“探探路”,了解一下对方性格。所以,我看中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20%~30%。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或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我的深情表白。嘉宾点评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徐近教授“霸道总裁”胰腺癌嚣张之处,在于无法早期筛查。虽然肿瘤标志物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但约10%的胰腺癌患者CA19-9不升高,此时就需要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A和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另外,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也应该警惕是否被胰腺癌“盯”上了。对付难缠的“霸道总裁”,影像学诊断也能出一份力。首先,薄层增强CT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周围血管侵犯情况;核磁共振(MRI)除显示胰腺肿瘤解剖学特征外,还可清晰地显示胰腺旁淋巴结和肝脏内有无转移病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超声内镜(EUS)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特别是EUS引导细针穿刺检查,已成为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胰腺癌的总体预后虽说不佳,但还是有超过10%的患者在根治术后生存时间达到5年,对于一些体检发现、无症状的更早期患者甚至可以超过20%。由此可见,体检、早期发现对防治胰腺癌很重要,根治性手术目前仍然是胰腺癌患者唯一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不得不说,近年来,人们差不多把我踢出了“癌症”的行列,这让我内心极度自卑。可是,各位听好了,我也有我的存在感!不要认为我经过手术切除甲状腺后就“人畜无害”,长时间与你相安无事。记住,我也是有脾气的!对于我,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公认的“治愈”标准,更有数据显示,约30%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2/3发生在术后十年之内。每当看到心仪对象为难时,我就暗暗窃喜:不要小看我,我也在肿瘤中有一席之地!嘉宾点评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王宇教授有些甲状腺癌术后还面临着复发、转移的风险,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面对这样默默无闻却又心怀叵测的“凤凰男”,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它的复发信号。目前国内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国外有约10个百分点的差距,有一定原因也与未能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相关。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或不适,但痛感与复发转移等并没有明确关系。在手术过程中,神经、肌肉、血管等组织损伤,都会导致恢复期出现颈部不适和疼痛,部分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会随时间延长而减轻。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格外注意甲状腺癌可能会继续“兴风作浪”:一方面,术后复查时,发现有新的颈部肿块,及时做B超查明性质;另一方面,血液指标异常。术后追踪的主要生化指标是TSH(促甲状腺激素)和Tg(甲状腺球蛋白)。如果已经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体内没有能分泌Tg的甲状腺癌病灶和甲状腺组织,Tg应降低到极低水平。若随访过程中发现血清中Tg持续异常升高,往往提示甲状腺癌病灶残留或复发,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还要注意,血清降钙素与癌胚抗原升高,往往提示甲状腺髓样癌复发。为尽早发现复发“苗头”,医院随访、遵照医嘱完成必要的检查。一般来说,术后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酌情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例如每6个月复查。如果需要调整甲状腺素片药量,则应在调整后1个月再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观察药物效果。很多术后随访患者无法按时到院随访,而针对这个问题,医院头颈医院以及科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y/2205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