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时隔14天再次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
白岩松提问,现在可利用的手段和药物是否明显增多?王辰表示,有所增多,但也还在探索阶段。因为这个病是一个新出现的疾病,对它的规律还不了解,此前是基于过去的一些经验现制订的一些治疗方法。随着对病情规律的认识,我们的治疗针对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但我们的认识还非常粗浅,包括对新药、新疗法的探索都还在初级阶段。大家知道医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一个新药和新疗法绝对不是简单能够一蹴而就的。
针对疫情拐点是否来了的提问,王辰表示,我们感觉到现在发病的趋势在放缓。总体来说,拐点是否到来取决如何定义拐点。一定要基于疾病本身的规律和基于这个规律之上,我们所采取的社会动员和一系列防控、干预措施的综合影响,拐点是一个因变量,我们控制好它的若干自变量才是重要的。
新冠病毒可能跟我们长期共存吗?
王辰表示,新冠肺炎与SARS不同。SARS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很快把宿主杀死然后病毒自身也不容易存活。而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样与人类共存。对此,我们从临床诊治和生产生活防范方面都要做好相应准备。
此前一天,钟南山院士向记者表示,17年前的SARS也是有遗体解剖,我们发现除了肺以外,还有其他脏器受损的情况。那现在解剖情况怎么样呢?还没完全出结果,但我得到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发现肺的表现和SARS有点不太一样,并不是严重的纤维化,有一部分肺泡存在,炎症很厉害,有大量的黏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y/220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