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考白老师主讲医师资格考试《肺癌》

肺癌

大纲要求

呼吸系统

肺癌

(1)概述

(2)病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与预防

一、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为男性肿瘤的首位,并由于早期诊断不足致使预后差。食病年龄大多是40岁以上。

二、病理和分类

(一)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肺段支气管以上至主支气管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来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称为周围型肺癌,约占1/4,以腺癌较为多见。

(二)按组织学分类:

根据各型肺癌的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目前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

1.小细胞未分化癌(简称小细胞癌)

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癌细胞多为类圆形或菱形,胞浆少,类似淋巴细胞。燕麦细胞型和中间型可能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Kulchitsky细胞或嗜银细胞。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可引起类癌综合征。在其发生发展的早期多已转移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并由于其易侵犯血管,在诊断时大多已有肺外转移。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多发于老年男性,有吸烟史。好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倾向于黏膜下生长,常侵犯支气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很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

2.非小细胞肺癌

(1)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包括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小细胞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典型的鳞癌细胞大,呈多形性,胞浆丰富,有角化倾向,核畸形,染色深,细胞间桥多见,常呈鳞状上皮样排列。电镜检查癌细胞间有大量桥粒和张力纤维束相连接。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并有向管腔内生长的倾向,早期常引起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癌组织易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鳞癌最易发生于主支气管腔,发展成息肉或无蒂肿块,阻塞管腔引起阻塞性肺炎。有时也可发展成周围型,倾向于形成中央性坏死和空洞。通常先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2)腺癌近几年发病逐年增多,已超越鳞癌成为最常见的肺癌。发病年龄较小,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黏液腺,因此,在周围型肺癌中以腺癌为最常见。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实黏液形成。典型的腺癌呈腺管或乳头状结构,细胞大小比较一致,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核大,染色深,常有核仁,核膜比较清楚。腺癌倾向于管外生长,但也可循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腺癌早期即可侵犯血管、淋巴管,常在原发瘤引起症状前即已转移。肺泡细胞癌或称细支气管肺泡癌,有人认为它是分化好的腺癌之一,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壁。显微镜下通常为单一的、分化好、带基底核的柱状细胞覆盖着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压迫形成乳头皱褶充满肺泡。这一类型的肺癌可发生于肺外周,保持在原位很长时间。或呈弥漫型,侵犯肺叶的大部分,甚至波及一侧或两侧肺。

(3)大细胞癌较少见,与吸烟有关,老年男性、周围型多见。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细胞较大,但大小不一,常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呈实性巢状排列,常见大片出血性坏死;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胞浆丰富,可分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大细胞癌的转移较小细胞未分化癌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4)其他腺鳞癌、类癌、肉瘤样癌、唾液腺型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等。

肺癌的组织分型

分类

发病率

发病年龄

性别

位置

速度

敏感性

转移途径

鳞状

细胞癌

大于50岁

男性多

常为中央型

生长慢

放化疗敏感

淋巴转移为主

小细胞癌

年轻

男性多

常为中央型

生长快恶性度高

放化疗敏感,但预后最差

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

腺癌

最高

女性多

常为周围型

生长慢

早期无症状

可较早出现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发生较晚

大细胞癌

少见

半数为中央型

分化程度低,常在脑转移后才发现,预后很差

(三)转移方式

1.局部直接蔓延癌肿沿支气管壁并向腔内生长,造成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可侵入邻近肺组织,可穿过叶间裂侵犯其它肺叶,但胸膜血管、心包起一定阻抑作用。临床见肺门部被癌肿侵犯成冰冻、粟粒、桔皮样变,但心包内血管可完整无损,可切开心包,处理肺血管,扩大手术适应症。

2.淋巴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肺内密布丰富淋巴管,肺癌在肺呼吸运动挤压下,很容易出现淋巴转移。首先达肺斜裂、肺周围淋巴结(N1)后引流到肺门周围、隆突下淋巴结(N2)、纵隔淋巴结N2,锁骨上淋巴结(N3),一般发生于同侧,亦可发生于对侧(交叉性转移)(N3)侵入胸壁膈肌后向腋下淋巴结、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常见。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脑、肝、肾上腺、肺。

4.其它部位如眼、皮肤、小肠、舌,口腔黏膜偶见转移。

三、临床表现

与肿瘤大小、类型、发展阶段、所在部位、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有5%~15%的患者无症状,仅在常规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其余的患者可表现或多或少与肺癌有关的症状与体征,按部位可分为原发肿瘤、肺外胸内扩展、胸外转移和胸外表现四类。

(一)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咳嗽为早期症状,常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后可加重咳嗽,多为持续性,呈高调金属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呛咳。肺泡细胞癌可有大量黏液痰。伴有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加,且呈黏液脓性。

2.血痰或咯血多见于中央型肺癌。肿瘤向管腔内生长者可有间歇或持续性痰中带血,如果表面糜烂严重侵蚀大血管,则可引起大咯血。

3.气短或喘鸣肿瘤向支气管内生长,或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致使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引起部分气道阻塞时,可有呼吸困难、气短、喘息,偶尔表现为喘鸣,听诊时可发现局限或单侧哮鸣音。

4.发热肿癥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所致,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5.体重下降消瘦为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病质。

(二)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胸痛近半数患者可有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可由于肿瘤细胞侵范所致,也可由于阻塞性炎症波及部分胸膜或胸壁引起。若肿瘤位于胸膜附近,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疼痛于呼吸、咳嗽时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可有压痛点,而与呼吸、咳嗽无关。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2.声音嘶哑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致纵隔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3.咽下困难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气管-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

4.胸水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水,通常提示肿瘤转移累及胸膜或肺淋巴回流受阻。

5.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患者常主诉领口逬行性变紧,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

6.肺尖部肺癌又称肺上沟瘤(Pancoast瘤),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少汗或无汗。(孔小球陷同垂无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三)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胸腔外转移以小细胞肺癌居多,其次为未分化大细胞肺癌、腺癌、鳞癌。

1.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状态异常。少见的症状为癲痫发作,偏瘫,小脑功能障碍,定向力和语言障碍。此外还可有脑病,小脑皮质变性,外周神经病变,肌无力及精神症状。

2.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大多为溶骨性病变,少数为成骨性。肿瘤转移至脊柱后可压迫椎管引起局部压迫和受阻症状。此外,也常见股骨、肱骨和关节转移,甚里引起关节腔积液。

3.转移至腹部部分小细胞肺癌可转移到胰腺,表现为胰腺炎症状或阻塞性黄疸。其他细胞类型的肺癌也可转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多无临床症状,依靠CT、MRI或PET作出诊断。

4.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是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可毫无症状。典型者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且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多无痛感。

(四)胸外表现

指肺癌非转移性胸外表现或称之为副癌综合征,主要为以下几方面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常见于肺癌,也见于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转移癌(胸腺、子宫、前列腺转移)。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

2.异位促性腺激素合并异位促性腺激素的肺癌不多,大部分是大细胞肺癌,主要为男性轻度乳房发育和增生性骨关节病。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小细胞肺癌或支气管类癌是引起库欣综合征的最常见细胞类型,很多患者在瘤组织中甚至血中可测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高。

4.分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水中毒症状,还可伴有逐渐加重的神经并发症。其特征是低钠(血清钠mmol/L)和低渗。

5.神经肌肉综合征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这些症状与肿瘤的部位和有无转移无关。它可以发生于肿瘤出现前数年,也可与肿瘤同时发生;在手术切除后尚可发生,或原有的症状无改变。可发生于各型肺癌,但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6.高钙血症可由骨转移或肿瘤分泌过多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引起,常见于鳞癌。患者表现为嗜睡,厌食,恶心,呕吐和体重减轻及精神变化。切除肿瘤后血钙水平可恢复正常。

7.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的典型特征是皮肤、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面部、上肢躯干的潮红或水肿,胃肠蠕动增强,腹泻,心动过速,喘息,瘙痒和感觉异常。这些阵发性症状和体征与肿瘤释放不同的血管活性物质有关,除了5-羟色胺外,还包括缓激肽、血管舒缓素和儿茶酚胺。

此外,还可有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掌跖皮肤过度角化症、硬皮症,以及栓塞性静脉炎、非细菌性栓塞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毛细血管病性渗血性贫血等肺外表现。

小结:

中老年人出现呼吸系统出血信号——肺癌

只要肺癌出现压迫症状——中晚期

①压迫膈神经——膈肌麻痹

②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③上腔静脉——头面部肿胀

④颈交感神经——霍纳征——孔小、球陷、同垂、无汗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好的疗效。为此应当广泛进行防癌宣教,劝阻吸烟、建立和健全肺癌防治网。对40岁以上成人,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者,应提高警惕作周密检查。诊断肺癌的主要方法有:

1.胸部X线检查重要和首选的手段。大多数肺癌可以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获得临床诊断。

(1)中央型肺癌早期X线胸片可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排痰不畅,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若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可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肺不张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肘,下缘可表现为倒S状影像,是中央型肺癌特别是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的典型征象。当癌肿发展到一定大小,可出现肺门阴影,由于肿块阴影常被纵隔组织影所掩盖,需作胸部X线断层摄影和CT检查才能显示清楚。

(2)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最常见的是肺野周围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块影。直径从1~2cm到5~6cm或更大。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常显示细短的毛刺影。周围型肺癌长大阻塞支气管管腔后,可出现节段性肺炎或肺不张。癌肿中心部分坏死液化,可见厚壁偏心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继发感染时洞内可出现液平面。易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

(3)肺泡癌X线表现分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种。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为轮廓清楚的孤立球形阴影,与上述的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相似。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表现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随病情发展逐渐增多,增大,融合成肺炎样片状影,病灶间常有增深的网状阴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小结:

周围型肺癌——肺部有椭圆,类圆的阴影;中心型的肺癌早期X线无异常。癌性空洞——偏心性厚壁空洞。

2.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可显示薄层断面图象,较常规胸片分辨率高,可反映病灶较精细的结构或小结节。避免病变与正常组织的重叠,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癌;增强扫描对明确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较有价值;腹部、头部等处的CT扫描有利于发现转移病灶。CT不仅可以显示病灶的局部影像特征,还可评估肿瘤范围、肿瘤与邻近器官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制定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也是发现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

3.痰细胞学检查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可随痰液咳出。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以明确诊断。多数病例还可判别肺癌的病理类型。痰检查的准确率为80%以上。起源于较大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特别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细胞的机会更多。临床上对肺癌可能性较大者,应连续数日重复送痰液进行检查。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中心型肺癌诊断的阳性率较高,可在支气管腔内直接看到肿瘤,并可采取小块组织(或穿刺病变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亦可经支气管刷取肿瘤表面组织或吸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经支气管镜活检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直径大于4cm的病变诊断率可达50%~80%,但对于直径小于2cm病变,诊断率较低。有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和出血体质者,禁做肺活检。

5.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于肺部的病变,尤其是靠近周边的肿块,常规的痰细胞学或支气管镜等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考虑行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

6.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检查肺癌及其转移病灶与枸橼酸67镓、汞氯化物等放射性核素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作肺扫描,在癌变部位显现放射核素浓集影像,阳性率可达90%左右。但肺部炎症和其他一些非癌病变也可呈现阳性现象,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资料综合分析。

7.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前隆突下及两侧支气管区淋巴结情况,并可釆取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有利于确诊和TNM分期。

8.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锁骨上、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转移或出现皮下转移结节者,可作病理切片检查,或穿刺抽取组织作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9.胸水检查抽取胸水经离心处理后,取其沉淀作涂片检查,寻找癌细胞。

10.剖胸检查肺部肿块经多种方法检查,仍未能明确病变的性质,而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排除时,如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应作剖胸探查术。

(二)鉴别诊断

肺癌病例按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可以有多种表现,易与下列疾病混淆。

1.肺结核

(1)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一般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和钙化点,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

(2)粟粒性肺结核易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混淆。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3)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线片上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心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少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二者的临床症状和X线征象相似易被忽视,以致延误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中年以上肺结核病人,在原有肺结核病灶附近或其他肺内出现密度较浓的块状阴影、肺叶不张、一侧肺门阴影增宽,以及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肺部病灶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增大等情况时,都应引起对肺癌的高度怀疑、必须进一步作痰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

2.肺部炎症

(1)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病较急,感染症状比较明显。X线片上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密度不均匀,且不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肺叶。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吸收也较快。

(2)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片表现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在急性期有明显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常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变。支气管造影空洞多可充盈,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

3.肺部其他肿瘤

(1)肺部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软骨瘤等有时需与周围型肺癌鉴别。一般肺部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临床上大多没有症状。在X线片上呈现接近圆形的块影,密度均匀,可以有钙化点,轮廓整齐,多无分叶状。

(2)支气管腺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病年龄比肺癌轻,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可以与肺癌相似,常反复咯血。X线片上的表现,有时也与肺癌相似。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未能明确者宜尽早作剖胸探查术。

4.纵隔淋巴肉瘤

可与中心型肺癌混淆。纵隔淋巴肉瘤生长迅速。临床上常有发热和其他部位表浅淋巴结肿大。在X线片上表现为两侧气管旁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对放射疗法高度敏感,小剂量照射后即可见到块影缩小。纵隔镜检查亦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主要根据肿瘤组织学决定。通常小细胞肺癌发现时已转移,难以通过手术根治,主要依赖化疗或放化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为局限性,手术或放疗可根治,但对化疗的反应较小细胞癌差。手术治疗仍然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非小细胞癌:一般来讲,凡非小细胞肺癌病灶较小,局限在支气管和肺内,尚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心肺功能可以耐受者,均应采用手术治疗。Ⅲ期患者以及拒绝或不能耐受手术的Ⅰ、Ⅱ期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放疗,已有远处转移、恶性胸腔积液或累及心脏者不考虑根治性放疗。对伴有霍纳征的肺上沟瘤可采用放疗和手术的联合治疗。Ⅲa期和N2期病变可采用手术加术后化疗。通常,I期、Ⅱ期病例以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而Ⅲ期病人则应加作术前后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小细胞肺癌:常在较早阶段就已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很难治愈。可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许多化疗药物对未经治疗或复发的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明确有颅脑转移者应给予全脑高剂量放疗(40Gy)。对完全缓解的患者也推荐预防性颅脑放射,能显著减少脑转移。大多数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可考虑给予足叶乙苷加铂类药物化疗以及同步放疗的综合治疗。

小结:

1.手术治疗:肺癌首选手术,手术治疗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2.中央型肺癌,有淋巴转移,治疗选择放疗加化疗;

3.转移到胸壁选择电化学治疗;

4.小细胞癌(小细胞型肺癌):首选化疗和放疗。

1.手术治疗

手术疗法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癌肿病灶和局部及纵隔淋巴结。并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I、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的非小细胞癌。已经明确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手术可考虑在化疗/放化疗之后进行。Ⅲb、Ⅳ期病人手术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的禁忌证:远处转移,如脑、骨、肝等器官转移(即M1病例);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的病人;广泛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法清除者;严重侵犯周围器官及组织,估计切除困难者;胸外淋巴结转移,如锁骨上(N3)等,肺切除术应慎重考虑。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局部消灭癌病灶的一种手段。在各种类类型肺癌中,小细胞癌对放射疗法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最低。通常是将放射疗法、手术与药物疗法综合应用,以提高治愈率。临床上常采用的是手术后放射疗法。为了提高肺癌病灶的切除率,有的病例可手术前进行放射治疗。晚期肺癌病例,并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或骨转移引起剧烈疼痛者以及癌肿复发的病例,也可进行姑息性放射疗法,以减轻症。放射疗法可引起倦乏、胃纳减退,低热、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癌肿坏死液化空洞形成等放射反应和并发症,应给予相应处理。

不宜施行放射治疗的情况:①健康情况不佳,呈现恶病质者;②高度肺气肿放射治疗后将引起呼吸功能代偿不全者;③全身或胸膜、肺广泛转移者;④癌变范围广泛,放射治疗后将引起广泛肺纤维化和呼吸功能代偿不全者;⑤癌性空洞或巨大肿瘤;后者放射治疗将促进空洞形成。

3.化学治疗有些分化程度低的肺癌,特别是小细胞癌,疗效较好。化学疗法作用遍及全身,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于晚期肺癌病例,以缓解症状,或与手术、放射等疗法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治愈率。常用于治疗肺癌的化学药物有: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丙卡巴肼(甲基苄肼)、长春碱,甲氨蝶吟、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顺钼、卡铂,紫杉醇等。应根据肺癌的类型和病人的全身情况合理选用药物。临床应用时,要掌握药物的性能和剂量,并密切观察副作用。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严重胃肠道反应等情况时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暂缓给药。

4.耙向治疗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是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小结:

1.杵状指:肺癌,支扩,肺脓肿。

2.女性--腺癌(女的针线活)。

3.肺癌早期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干咳,刺激性咳嗽。

4.X线肺上有类圆,椭圆阴影--肺癌。

5.预防避免接触与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如吸烟和大气污染,加强职业接触中的劳动保护,可减少肺癌发病危险。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肺癌化学预防措施,不吸烟和及早戒烟可能是预防肺癌最有效方法。

创新白老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y/8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