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俊瀹㈡湇姹傝亴鎷涜仒寰俊缇?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在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12天后,2月28日,《法医学杂志》最新一期刊登了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报告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对于心肌及心外膜、肾脏、脾脏、消化道器官、脑部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报告的通讯作者是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也就是承担遗体解剖的主要人员之一。通讯作者还包括其他华中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人员、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人员和上海公安学院人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z/2205290.html
首例遗体解剖报告:
病变仍聚焦肺部,和SARS有区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大体观察报告”,主要是对1例系统尸体解剖的肉眼观察结果,解剖学上将肉眼能看见的形态学结构及其变化称作大体标本,并未包括更详细的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分析等内容。据悉,逝者样本是男性,85岁,年1月某日以“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入院时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入院10天后出现喉咙发痒及发热,入院后第13天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死亡前3天,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80%。报告透露,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对照复阅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以左侧为重,双下肺可见纤维条索影。由此,报告认为,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之前,进行尸体穿刺时,刘良及其团队就发现,新冠病毒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但从此例解剖大体观察,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其可能的原因是,该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报告发现,死者胸腔积液量不多,淡黄色清亮液体,未见大量胸水产生,提示胸腔病变并非浆液性炎症为主。此外,解剖见心包腔内中等量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外膜轻度水肿,心肌切面呈灰红色鱼肉状。因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报告称,此例逝者消化系统损伤情况肉眼观不明显。而神经系统,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但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法医刘良:病理解剖很重要,
可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早在1月22日,刘良就呼吁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病理解剖,并联合团队向相关部门递交紧急报告,强调病理解剖的重要性。刘良认为,对新冠肺炎死者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刘良从事病理研究三十余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所在的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了尸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得到了肯定的批复。2月15日下午,刘良接到通知,有家属同意捐献亲人的遗体做病理解剖。经多方努力,刘良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条件下,于2月16日凌晨1时许医院临时搭建的解剖间,开始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持续3小时。2月16日11时许,刘良再次医院院长张定宇电话,又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要进行尸检。在解剖前,刘良与同事共同向逝者鞠躬致敬。2月16日23时12分,刘良在个人头条账号“法医刘良”上发文详述“18小时内连续尸检2例新冠肺炎遗体”的经过时透露,首次穿防护服,不到10分钟就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朦胧一片。手术做到大半截,他还曾出现低血糖症状,心慌头晕。截至2月24日,刘良及其团队共解剖了9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钟南山院士给刘良致电表示,前线医生正焦急地等待解剖结果,以便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当时,刘良表示,解剖团队正在抓紧时间讨论,初步结果可能于近日公布。2月27日,刘良表示,目前中国专家团队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其中他自己的团队负责了9例并获得了病例样本,目前已有3例完成了病理的初步诊断。▲刘良团队
在首例遗体解剖报告说明指出,刘良团队希望通过对新冠肺炎死者遗体系统解剖,提供直观的病变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此外,刘良等人还分享了几点开展新冠肺炎尸体检验工作的经验。如:解剖地点具备负压环境为佳,需具备单独消杀条件,解剖人员需做到生物安全三级防护;采用干性解剖,保证无血液、组织残余物污染外排或遗留于现场;开颅时可用遮盖物加强防护,避免飞溅;尽量减少现场对器官进行分离和切开等。编辑|任君飞责编|黎晓心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环球网等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z/220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