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中药历经千年,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至今依然护佑着人们的健康,相较于古人,现代科技也让我们抽丝剥茧,对中药局部有了更细致入微的观察。回溯到最早关于中药治病的上古传说──神农尝百草。为解人间疾苦,游走于深山野林,品味草木果实的酸甜苦辣,体察药石鳞甲的寒热温凉。历经漫长的岁月,在一代代的观察实践下,总结经验,提炼升华,合而成书为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后又有《唐本草》,在此基础上官方修订的《新修本草》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官修药典。而伊尹创造《汤液经》,更是开创了药食同源的治疗方法。鹅首曲颈铜壶出土于三门峡出土时壶中6斤多重的液体经专家取样检测为西汉早期药酒,加入毛发灰和植物灰可以止血消炎,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记载颇为相符。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更新,人们对中药的观察和应用似乎偏离了初始的理论指导。不相信人体自身的感觉体验,反倒在动物身上试验了;不观察它们在自然时空中的生长化收藏的状态和生活习性。把它们连根拔起,放到实验室中切割解剖,用显微镜再观察,以求分离出“有效”的成分,用来对抗病毒细菌,对抗炎症因子,对抗疾病。自青蒿素获得诺贝奖医学奖后,大批中药科研人转投中医古籍,刨根问底,想从其中挖点灵丹妙药,希望做到专病专药。在脱离自然时空的理化实验室里肢解、拆分中药,在万千碎片中寻找所谓的有效成分,使用西医的化学分析手段,在毫无生机的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在背离中医的方向上越跑越快,越走越远,甚至一路狂奔,其结果是──丢掉了中医的灵魂,失去中医的疗效,只能自欺欺人谓“古方不治今病”。如此研究使用中药是符合科学了,却与中医理论和自然规律相悖了。而何为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用于防病治病的自然药物。认识应用中药,我们不如转过身往回看,去追本溯源。使用中药疗疾要穿梭于草木药石之间去观其色,闻其气,尝其味,深究其阴阳属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物势能。与古人居,与古人谋,用古人的思维方式去认知合天地之气而成的这一株草、一块石、一片鳞甲。人生活在自然时空之中,这个时空受自然规律所支配,他的自然状态的维持需要汲取自然界中的天然物给养。这个天然物就是合天地之气而成的五谷、蔬果、鳞介虫鱼等,把它们恰切的运用于人体,才可发挥纠偏之用。进入临床,接触的患者越多,越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罹患结节囊肿、肿瘤的患者越来越多。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肺癌;乳腺结节乳腺癌;卵巢囊肿卵巢癌;子宫肌瘤宫颈癌;肝囊肿肝癌;肾囊肿肾癌。更有不少数患者多个部位或者多个脏器同时出现结节或者肿瘤等。前不久遇到一位20岁出头的姑娘忧心忡忡的求救于中医,诉已行三次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身心都无法再承受手术之殇。面对当今越来越多的囊肿、结节、肿瘤之类的疾病,我们究竟是怎么认识的?又该怎么用药呢?医患双方不妨都反思一下。就如常见之风寒微恙,发热、咽痛“上火”时,是选择抗生素、蒲公英、板蓝根等寒凉之药来“消炎”、“抗病毒”?让邪气向内向下,向五脏六腑压制?还是──“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用解表之类药,将外寒束缚其表导致的气机郁闭而出现的发热、咽痛从表而解,让邪气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呢?观察所见,大多数人会直接买些诸如蒲公英、菊花、板蓝根、黄连等清热解毒药。以寒治寒,反复如此或许可以让感冒的发烧咽痛等症状消失。但是,症状的消失并不能代表疾病的痊愈。这是让寒凉药引外邪入里了。外邪入里,表症解除,入里的寒气长期盘踞在内,就会变生各种杂病。比如寒气内入于肺,持久累积致使肺内“坚冰”结成,纹理增粗、结节、肿瘤就随之产生。而有“火眼金睛”的中医则会用发表之理法,选解表之方药,将外来的邪气驱散出去,不留后患。中药课本开篇即谈麻黄。陶弘景有言:“麻黄乃疗伤寒,解肌第一药”。那我们就以中药麻黄为例,反思一下中药该如何发挥救人之用。《本草崇原》中记载:麻黄──春生苗,外黄内赤,中空有节,如竹形,宛似毛孔”。人体表有汗孔,肺脏有肺泡,一呼一吸之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样。麻黄中空多节,宛似毛孔,便可畅达沟通人体表里之气,宣通肺气,使得郁积在肌表的外邪得以透达。邪之来路亦是其去路,邪气从原路返回就不会变生它疾。麻黄性味辛温微苦,有喜光,耐干旱又抗严寒的生长习性。“其积地无雪,呈阳气之象”。即使生长在雪地里,周围也不生雪,自然有一股阳气,能透发严寒之性。麻黄还有宣肺平喘利尿之功。古人利用麻黄平喘利尿,则是取其“提壶揭盖”之用。把封闭的茶壶盖打开,壶内外空气得以流通,壶中水才可以畅快的流出。使用麻黄、苏叶等解表药,把人体肺之“华盖”打开,气机得以宣通,才上可平喘止咳,下可通利小便。《神农本草经》言:麻黄有破癥瘕积聚的能力。破肿瘤积聚,一般用药思路大约是使用三棱、莪术、全蝎、蜈蚣之类强力攻破。这与对抗肿瘤所用放、化疗手段“伤敌三千,自损八百”相比也只是程度问题。体质强盛之人尚可,体虚之人难免会“绝人长命,予人夭殃”。从另一个角度,麻黄的破坚作用更像是温暖的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再配合像太阳之热的附子、桂枝等,驱散阴霾,融化寒冰。而人体形成的这些坚硬结节肿块,不正像冬天房檐地面结成的冰凌吗?想要化冰破冰,使其从有到无,若使用强力直接敲碎打破,但是冬天寒冷的大环境并无改变,早晚只会再凝结冰块。若是给予温暖的阳光,给予向上、向外升发之力,令冬去春来,自然会万病回春。用药如用兵如果我们想要“用药救生”,就需要去走进自然,体悟草木药石、鳞介虫鱼的天地之气。了解其生长的时间、地势、形态、色泽、气味、药势、升降沉浮、补泻、归经和炮制。人有个性差异,草木也同样有其形、性、气、质的个性差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不依靠药物的某一个化学成分去起作用,所用之药都是浑圆的整体的自然药物之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合力。即便处方寥寥数味,药物寻常无奇,也会有立起沉疴之效。如若在治病的过程中我们发挥不出它们的救生之用,那就反求诸己,反省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中医和中药。如今中药已历经数千年,若想仍为我们所用,就需要我们好好地体悟自然之理,体悟医道。从古到今,日月星辰没有变,草木药石的阴阳属性没有变,升降沉浮之性没有变,唯有变的是我们的认知,我们所接受的文化......▽▽▽短短篇幅不能道尽其中之理,中药还有太多需要我们探寻的未知,现在仅仅把从平日里受臧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医经典书籍里寻得的答案。从服中药的患者对自己的反馈和自己亲尝方药得到的最直观的体验,这些抛砖引玉的感悟分享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王方,中易堂国医馆中医执业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师从河南中医药大学臧云彩老师,跟随臧云彩老师临证学习五年。包本背诵《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还在背诵中。回归中医道统,仁心济世,临证善以“六病辨证(俗称六经辨证)”,明辨阴阳,因人制宜,针灸草药并用,力求中医治病廉便验之功。
往期文章中医如何治本?自医过程中对中医经典条文的感悟基于中西医在新冠疫情的表现,浅谈中国医学的发展方向作者王方编辑
喻苗苗图片
来自网络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生活因有中医而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健康美好的明天!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hl/220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