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

齐军尚圣云李振华康健孔灵菲

中华内科杂志,,54(08):-.DOI:10./cma.j.issn.-..08.

以下内容和版式版权归属中华医学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IPF与胃食管反流有密切的联系,IPF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能存在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研究IPF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思路。本研究旨在了解IPF患者GER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及IPF患者胃酸反流特点。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年1月至年10月中国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间质性肺炎患者48例,其中IPF患者25例(IPF组),非IPF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23例(非IPF组)。IPF诊断标准参照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协会(ALAT)的最新诊疗指南,(1)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如家庭或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疾病或药物相关;(2)未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呈现异常型间质性肺炎(UIP)表现;(3)接受外科肺活检的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和肺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符合[1]。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诊断IPF或间质性肺炎,在行24h食管pH监测前均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

二、方法

1.24h食管pH监测:

所有患者均做24h食管pH监测。采用荷兰MMS公司的便携式pH监测仪,两电极于电极液中矫正后,一电极固定于患者右锁骨下皮肤,另一电极根据pH梯度法通过鼻孔置入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上5cm,监测过程中患者需准确记录进食和不同体位的时间间隔,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不限制活动。检查前停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至少一周以上。主要观察指标包括24h内食管内pH4时间百分比、DMstr评分、长反流(反流时间持续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周期和反流指数。指导患者在记录仪上记录进餐、服药、体位改变和症状情况。胃食管反流阳性为DMstr评分≥14.72和/或pH4时间百分比≥4.2%。所有胃食管反流阳性患者均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2.胸部高分辨率CT评分:

所有患者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层厚为1.5~2.0mm,层间距为15~20mm。对3个层面(主动脉弓、气管分叉和膈顶上1cm)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及蜂窝肺程度进行评估,严重程度分6个等级(0、1、2、3、4、5),取3个层面平均值,最后计算总分[2]。

3.肺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测:

记录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肺功能仪使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

4.动脉血气分析:

所有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

5.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rdQ)和胃食管反流症状表:

所有患者在研究者指导下自行完成GrdQ和胃食管反流症状表,GrdQ评分≥8分为阳性[3];胃食管反流症状表包括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以及不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声音嘶哑、吞咽痛和恶心)等[4]。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IPF组患者25例均为男性,年龄(64.3±5.8)岁。非IPF组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59.0±10.0)岁;其中结节病Ⅱ期6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例,结缔组织病8例(干燥综合征3例,血管炎4例,皮肌炎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F组患者吸烟、发生杵状指和Vlcro啰音者多于非IPF组,见表1。

2.两组患者24h胃食管反流监测结果:

胃食管反流阳性IPF组16例,非IPF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组DMstr评分高于非I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组长反流周期数5min、反流指数高于非IP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者与阴性者一般临床资料:

见表3,IPF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阳性者16例,阴性者9例,两者在年龄、病程、吸烟、杵状指、Vlcro啰音、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胸部高分辨率CT评分无明显差异;胃食管反流阳性者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虽低于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者与阴性者24h胃食管反流监测结果:

见表4,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者合计反流时间百分比(pH4.0)、直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仰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指数和DMstr评分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IPF患者DMstr评分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DMstr评分与GrdQ评分呈正相关(r=0.,P0.01),与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PaO2、胸部高分辨率CT评分无相关性(r分别为0.、–0.、–0.、0.、–0.,P值均0.05)。

6.GrdQ评分:

IPF患者中胃食管反流阳性者GrdQ评分为(8.3±1.8)分,明显高于阴性者[(5.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例胃食管反流阳性者中11例GrdQ评分≥8分。GrdQ诊断IPF患者是否合并GERD的灵敏度为68.7%,特异度为64.3%。

7.胃食管反流症状:

IPF患者胃食管反流阳性者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7例,反流6例;非典型症状:腹痛2例,嗳气3例,腹胀3例,胸痛2例,声音嘶哑4例,吞咽困难3例;胃食管反流阴性者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2例,反流1例;非典型症状:腹痛1例,嗳气3例,腹胀1例,胸痛2例,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2例。

讨论

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患病率为7%~15%。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市、上海市的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研究显示,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目前认为,较为明确的相关疾病有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哮喘和反流性牙侵蚀[5]。最近研究发现,IPF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比例相当高,显著高于其他呼吸道疾病,已引起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白颠疯是怎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wh/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