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年4月15—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

Cancer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世卫组织资料显示:年全球确诊癌症的患者数量达万,有万人死于癌症,1/5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罹患癌症。我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已达.9万人,致死人数已达.8万人。

癌症,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但癌症你真的了解吗?关于癌症的八大误区,快看过来!

误区一:肿瘤就是癌症

很多人认为肿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肿瘤,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切除后一般不复发或很少复发,也不会发生转移。恶性肿瘤通常生长较快,往往会有复发和转移,恶性肿瘤一般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般来讲,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但严格意义来讲,90%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统称为癌,10%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骨、肌肉、血管等,统称为肉瘤。

误区二:癌症有传染性

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没有传染性。

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与癌症发生有关的致癌因素,如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误区三:发现癌症,每年常规体检就行

发现癌症,除了常规体检,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

01

肺癌筛查:

高危人群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

高危人群指年龄40岁以上,且至少包含以下一项因素的人群:

?吸烟≥20包/年或被动吸烟

?有职业暴露史

?有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02

肝癌筛查:

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肝脏B超、AFP检查

高危人群为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肝癌家族史

?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03

宫颈癌筛查

21~29岁:每3年一次TCT检查

30~65岁:每5年一次TCT和HPV检查或每3年一次TCT检查

04

结直肠癌筛查

50岁以上:每5~10年一次结肠镜检查

05

乳腺癌筛查

40~44岁:每年一次钼靶检查

45~65岁:每1~2年一次钼靶检查

70岁以上:每2年一次钼靶检查

06

前列腺癌筛查

每2年一次PSA检测

误区四:癌症不能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过度饮酒、喜食高脂高盐食物、爱吃腌菜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喜食过烫食品、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缺乏体育运动、心态压抑等,这些都会增加患癌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癌症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饮食均衡健康,少吃快餐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品

?控制摄入油炸和熏烤食品

?不吃霉变食物

?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坚持运动,多走少坐

?保持健康体重

?戒烟限酒

?保持心情愉悦

?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接触电离和紫外线辐射

?避免致癌性感染

误区五:癌症=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所以说癌症也是可以治愈的,一旦确诊癌症,需要在权威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不要轻信偏方以及一些虚假的广告宣传,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误区六:吃了“发物”,肿瘤长得更快

“发物”是一个民间说法,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认同。癌症患者,身体通常比较虚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营养,需要有选择的去吃,吃得好、吃得健康。

误区七:多饿几顿,就能把癌细胞饿死

所谓“饿死”癌细胞是通过科学方法,准确攻击病灶,让癌细胞不再继续长大甚至缩小,和节食不是一回事。

误区八: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治疗癌症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癌症患者自身的心态、情绪也很重要,对癌症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发挥家庭在抗癌中的重要作用,以家庭为单位,成员间相互支持,关爱陪伴患癌家人,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家庭负担和社会危害。

不单是治疗,预防癌症,我们也需要家庭共同行动,共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防癌体检、筛查,让癌症远离自己、远离家人。关爱生命,科学防癌!

END

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中国抗癌协会、丁香医生等

编辑:吴智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wh/2205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