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玉满堂
编者按
认识金玉满堂是在“防癌基因早筛群”里,群里很多病友是在为自己的长辈了解防癌基因早筛的情况。
当金玉满堂问她14岁的女儿是否应该做防癌基因早筛时,我还是很惊讶的。她向我介绍自己是ALK突变,非常担心自己的女儿。
我给她科普完胚系遗传基因和防癌基因早筛两者之间的不同后,又聊了聊她的治疗。发现她十年的抗癌治疗过程中,有非常值得研究的亮点。众所周知,ALK一代药克唑替尼的中位PFS时间在9个月左右,而且克唑替尼对脑部控制力很弱,很多ALK病友都是在出现脑转移之后判断耐药,于是更换入脑浓度高的二代靶向药。
而金玉满堂从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用克唑替尼,更重要的是,期间年出现脑转移,伽马刀处理后继续用克唑替尼,年出现骨转移,联合地诺单抗之后依然维持克唑替尼治疗,疗效评估为PR,一线克唑替尼有效六年以上,凸显放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也是以往专家共识中所说的,对寡转移单独进行处理,在PFS和OS方面都有显著获益。特别邀请她把跨越十年的历程写出来,供广大病友参考。
——Keenman
确诊那年,我28岁。
和大部分病友一样,我也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了癌症的“偷袭”。当年,我正意气风发的在工作岗位上,尽情挥洒我的干劲。可是,在我每每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我都会感觉莫名的胸闷气短,上下楼梯也气短费力,同时伴随着咳漱,晚上睡觉深呼吸下不来,要半躺着才能感觉呼吸顺畅。
#肺癌患者经验#随着这样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家人说,医院做个检查吧。当时我去找单位领导请假写请假条的时候,还朝他们开玩笑,我去去就回,不要太想我哦。
谁知,接下来的一纸诊断,让准备在工作上大展拳脚的我,医院,接受治疗。
在我得知道病情的那一刻,除了对疾病的恐惧和未知,剩下的就是震惊和怀疑。没有几个词能像“癌症”一样,在刹那间,能让脑子处于一片空白和不安当中。
那年,肺癌彻底打乱了我生活,将我和整个家庭拉入了深渊。在年纪轻轻的28岁就得了绝症,这显然需要更多的勇气来面对。肺癌的确诊对我来说,最艰难的就是我的生活变得无法预知。从惊讶、怀疑、迷茫、痛苦、无助,绝望到最后的慢慢认可接受,最终变得理性,积极,从容。病情虽然折磨着我,但是同样也激励着我。
年1月0日确诊A期肺腺癌
精准靶向,开启精准诊疗路年元月,医院胸外科行右下肺手术病灶切除,同时拿组织做EGFR基因检测,显示阴性,无合适有效的靶向药吃。为此,我接受了4个疗程的紫杉醇化疗和28次胸部放疗。
化疗期间,我的情绪波动很大,经常会感觉暴躁不安,也出现了病耻感。而放疗阶段是治疗周期最漫长的,因为家庭缘故,我很多次检查和医院进行治疗。看门诊,就背着一个小包,住院,就拖着一个行李箱。
那次放疗,医院整整68天。治疗期间,那种孤独感,无助感以及对病情的不可预料的恐惧感全向我袭来。虽然,有心保持心态,可是患病后,落差太过巨大,创伤太过深重,影响太过深远,对比太过强烈,让我一度奔溃。
幸好,我的女儿拯救了我。
在我住院期间,到了周末,我的妈妈就会把在读幼儿园的女儿带来给我看看。看着女儿乖巧的趴在我的病床前,天真无邪的样子,我终于振作起来。
从此,女儿成了我的盔甲。
在年接受完化疗治疗后,我的肺部出现了轻微的纤维化,于是又在中西药结合科就诊,医院拿回来一袋又一袋的中药。
然而,不到一年,我的肠胃因为长期吃中药出现了问题,停止中药治疗,空窗至5年下半年。在5年11月复查过程中,我的病情出现进展,转移到脑部。于是,医院的肺胃肠内科,就是这里,我认识了此生对我来说,我最重要也最信赖的主治医生张永昌博士。
我一直很清晰的记得,那天,阳光特别灿烂,透过窗子,阳光洒在他满脸笑容和自信的脸上。张主任一眼看穿我的不安和惶恐,他拍拍我和我老公的肩膀,坚定的告诉我,我这么年轻,一定没事,相信他,他会给我最佳的治疗方案。我那颗焦虑的心,瞬间就被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温柔所抚慰。
根据我的复查结果(术后复发,出现脑转移,分期cT0N0M1)张主任建议我再次取组织做一次全身的基因检测。在行NGS检测中提示EML4-ALK融合,建议一线吃克唑替尼靶向药,头部同步进行脑转移病灶伽马刀处理,年正式开启我的靶向药治疗之路。(论坛联合吉因加现开展基因检测惠民检活动,有需要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220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