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医学杂志,,99(30):-.

患者女,64岁,麻醉科医生。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气促2年,加重8个月"于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于年3月受凉后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当时未予重视。年10月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医院肺部CT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予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口服治疗8个月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年4月起患者感咳嗽、咳痰及活动后胸闷、气促较前加剧,轻微活动即感明显气促,现为医院。既往患者有肺结核病史,自诉已治愈,否认吸烟史,否认毒物及特殊环境暴露史;家族史中其母亲患慢性肺部疾病(具体不详)并于85岁时死于呼吸衰竭。

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7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kPa),神志清楚,轮椅入病房,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心率78次/min,无杂音。无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G试验均未见明显异常;结核抗体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1ng/L;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滴度1∶40);抗心磷脂抗体、补体全套、抗核抗体、核周型及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均阴性,肿瘤标志物CA∶44.22kU/L。动脉血气分析:pH7.,PCO.4mmHg,PO.8mmHg,剩余碱4.9mmol/L,HCO3-28.3mmol/L。心脏彩色超声:右房右室增大,右室前壁增厚;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高压(中度);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网格影、蜂窝影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以胸膜下和下肺区病灶较多,肺动脉干和分支增粗(图1)。进一步完善患者及其女儿(38岁)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发现患者及其女儿均存在一处多聚A特异性核糖核酸酶(PARN)基因杂合突变(图2)。患者入院诊断考虑"特发性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予以阿奇霉素针剂抗感染、吡非尼酮抗纤维化、氧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稍好转后要求出院。年10月随访患者因呼吸衰竭病逝。

注:图A、B为患者年12月12日胸部CT肺窗影像,示双肺弥漫性网格影、蜂窝影;图C、D为患者年12月12日胸部CT纵隔窗影像,示肺动脉干增粗

▲图1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

注:A为患者检测结果,B为患者女儿检测结果;如图中黑色箭头所示,两者chr16:均存在c.dupG的杂合突变

▲图2患者及女儿一代测序家系验证图

讨论

本例是国内第一例IPF伴PARN基因突变报道,系c.号位点处出现一个重复的G碱基,也是全球关于该位点的第一次报道。

本例患者系64岁女性,无吸烟、职业接触等危险因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仅为咳嗽、咳痰,病情稳定近10余年无明显进展,符合IPF早期表现。后患者于年10月开始出现气促,病情在2年内迅速进展,肺部CT可见磨玻璃影、蜂窝影、网格影等间质性肺炎改变,全外显子测序结果示PARN基因杂合突变。根据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等指南,本例患者IPF诊断可以确定。

IPF的发病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目前报道过的有黏蛋白5B(MUC5B)、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端粒酶RNA(TERC)、端粒延长解旋酶1(RTEL1)、PARN、表面活性蛋白C(SFTPC)、表面活性蛋白A2(SFTPA2)等基因。年Stuart等在家族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发现了PARN基因的突变;年法国报道了一例家族性IPF伴PARN基因突变病例,患者突变位点为16号外显子,即号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

PARN基因对TERC基因的3′端成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突变可引起端粒的缩短,或与肺纤维化和(或)先天性角化不良等疾病相关。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显性遗传,理论上纯合、复合杂合突变及单杂合突变都可致病,与突变位点的类型相关。

本例患者及其女儿均存在PARN基因的移码突变,可使突变位点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严重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结构与功能。此外,患者母亲有慢性肺部疾病并于85岁时死于呼吸衰竭(具体不详);患者女儿同为PARN基因杂合突变,尽管目前无任何肺纤维化症状,但PARN基因突变患者多于老年发病,故不能排除其女儿患IPF的可能,仍需追踪观察。

本病例报道可肯定PARN基因突变在IPF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基因检测在IP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编辑:宋国营

易高众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否会传染
白癜风复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yf/8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