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Paraquat)商品名为克无踪,是一种强烈的杀灭杂草的除草剂,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年英国医学家Bullivant首先描述了2例百草枯意外中毒死亡事件,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百草枯中毒病例。百草枯中毒主要表现为肺损伤,急性中毒死亡率可高达60%~80%。儿童尚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文献报道儿童病死率为87.5%。有文献报道,当百草枯摄入量达到7.5~15mL(20%百草枯浓缩液)时,胃肠道、肾、肝、肺受损,可出现肺部纤维化,患者多数会出现死亡,但可拖延2~3周。当百草枯摄入量>15mL(20%百草枯浓缩液)时,胃肠道、肾、肝、肺严重受损,病情发展速度很快,口咽部出现明显溃疡,在l~7d内病死率达%。目前尚无百草枯中毒的有效解毒剂。在这3例患儿的救治过程中,通过各科室的会诊及临床治疗经验,总结方法如下:(1)及早洗胃,以清除胃内毒物,洗胃后尽快给予吸附剂。欧盟委员会(EC)在百草枯检测报告中提到,土壤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当百草枯残留物与土壤发生接触时,其活性成分将迅速被吸收并牢牢吸附在土壤中的粘土及有机物质上,失去生物活性。有学者观察认为,早期洗胃及采用普通粘土经纱布滤过后制成泥浆液和白陶土液口服,均可使消化道内残存的百草枯迅速失活,减轻机体损伤,为后期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2)促进排泄,给予导泻剂以减少毒物在肠道的吸收,同时早期强制性利尿以促进毒物从肾脏排泄。(3)使用抗氧化药物以防止氧自由基形成过多过快,减轻其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乌司他丁是从人体尿液中分离纯化的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当机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时,可减轻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其能有效阻断氧自由基、炎性介质等恶性循环,抑制有害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百草枯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减缓肺纤维化的发生。(4)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可以清除肺间质水肿和预防肺纤维化。(5)尽早进行血液净化。血液灌流对百草枯的清除率是血液透析的5~7倍,但目前对其是否能降低病死率仍存在争议。(6)吸氧。一般认为供氧可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而加重组织损伤,因此临床治疗师通常不主张吸氧,故这3例患儿均未进行氧疗。当肺损伤严重,PaO2<40mmHg或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可予适当氧疗,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正压机械通气。有3例患儿年龄相近(2例11岁,1例13岁),均有明确口服农药“百草枯”病史,且入院后尿液百草枯定性试验均为阳性,故“百草枯中毒”诊断明确。在服药初期患儿均无主观不适。第1例患儿入院后早期表现为血淀粉酶升高,提示胰腺损害,继而发生肝损害、肾损害,于第5天开始血氧饱和度逐步下降并呈不可逆趋势,最终于服药后12d死于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第2例患儿入院时即表现为多脏器功能损害(肝酶明显升高、淀粉酶升高、心肌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很快出现食管穿孔、纵隔气肿、纵隔感染、肺部弥漫性改变,服药后第2天出现血氧逐步下降,病情进展快,服药后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第3例患儿住院2周,未发现明显脏器损害,随访1个月无异常。3例患儿均为口服“百草枯”“一口”,且服药后当时均予催吐、洗胃等处理,入院后均给予综合治疗,但最终预后却有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百草枯浓度及剂量有较大关系,前2例患儿服用的20%百草枯原液,第3例患儿服用的虽是混合农药,其中百草枯浓度仅为2%。另外也可能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危害越大。
文献报道其他相关因素有:(1)白细胞。百草枯通过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因而病人血象常有白细胞增多,据观察,如果WBC大于10×/L或中性粒细胞大于85%,常常提示预后不良;(2)肾功能损伤。中毒病人常合并肾功能损害,合并肾功能损害者也常常预后不良(死亡);(3)肺部损伤。文献报道一旦出现肺损伤,患者通常会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例可逆转其肺外损伤,但肺损伤几乎不逆转。本组病例均与以上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百草枯中毒治疗总体效果不理想,因此预防百草枯中毒更为重要。我们建议:(1)医务工作者有义务在农村广泛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提醒群众应避免使用百草枯。一旦发现误服百草枯,应立即刺激呕吐并第一时间吞服泥浆水以使其失去活性,为后期生存创造条件。(2)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该组病例3例患儿均为与家人发生矛盾后产生自杀念头而服药,提示我们无论学校、家庭、社会都不应该忽视儿童的心理健康,避免给自身、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损失。
沈阳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l/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