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讲到了很多美食,囊括了当时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吃食,从而来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文章写得简单大方,虽然没有烹饪方法的铺陈,也没有给美食取一些花哨的名字,但读起来让人感到尤为的亲切妥帖。大部分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与吃法,再高端的,也有迹可寻,充分满足了读者的想象力。今天笔者就想好好给大家分享一下《儒林外史》第23回中关于冬虫夏草的故事。
“次日,万家又来请酒,牛玉圃坐桥子去。到了万家,先有两位盐商坐在那里:一个姓顾,一个姓汪。相见作过了揖,那两个盐商说都是亲戚,不肯僭牛玉圃的坐,让牛玉圃坐在首席。吃过了茶,先讲了些窝子长跌的话,抬上席来,两位一桌。奉过酒,头一碗上的“冬虫夏草”万雪斋请诸位吃着,说道:“像这样东西,也是外方来的。我们扬州城里偏生多......”顾盐商道:“还不曾寻着么?”万雪斋道:“正是;扬州没有,昨日才托玉翁令侄孙到苏州寻去了。”汪盐商道:“这样希奇东西,苏州也未必有;只怕还要到,我们徽州旧家人家寻去,或者寻出来。”
明清时期,扬州是全国最大的盐业集散地,盐商与朝廷及各级官府的关系十分密切。乾隆帝屡次下江南,都是由长芦、两淮等地盐商承办此差事,花费的银两不计其数。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活动,安排的妥妥帖帖,花样百出。目的就是为了博乾隆帝的欢心。此外,康乾以来,清政府每每遇到重大军需、庆典、赈务、工程大事时,盐商往往踊跃捐输巨额银两,多则数百万,少亦数十万。在当时,扬州盐商总资本最多时达白银七八千万两,而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为多万两,是整个国家收入的两倍。什么马云、王健林都只能靠边站。而这个万雪斋就是扬州当地的盐商,他家的富裕程度,我想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虽然有钱,但是社会地位却不是很高,往往这些暴发户有钱后,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跟文人结交,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附庸风雅。可见文章中牛玉圃一个穷酸书生,能写两首诗,盐商就“不肯僭牛玉圃的坐,让牛玉圃坐在首席”。
前面赘述这么多,只是想跟大家介绍清楚万雪斋这个人物的背景,现在来说说冬虫夏草。虫草的产地不用我说大家知道,产自海拔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像扬州这种地方是不可能产的,所以是个“外来物”,据《内经要语》记载,康熙年间,京师药铺开始有冬虫夏草出售,随后苏州也逐渐开始售卖了。药铺中的冬虫夏草,必定是贸易得来的。史书上还记载,将冬虫夏草从西部产地向非产地传播的过程中四川地区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当然也跟文人墨客游览四方,将所见所闻写进文学作品得以传播分不开。
盐商自古都是以饮食讲究,吃法奇特为世人所知,据说乾隆年间,盐商加的一碗扬州炒饭成本就50两相当于人民币2万元。这碗看似普通的蛋炒饭每粒米必须%的完整且均匀分开,每粒米需均匀的在蛋汁中浸透;鸡蛋是由每天吃人参、黄芪、白术、大枣等长大的母鸡所生;配汤为百鱼汤(鲫鱼舌、鲤鱼白、鲢鱼脑、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等。)可见在当时,冬虫夏草作为盐商餐桌上的必备菜肴也不足为其,寻常百姓家估计闻所未闻。
书中说“头一碗上的冬虫夏草”,且并没有说具体是汤还是菜,是蒸还是炒,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笔者在这里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这个头菜应该就是虫草老鸭汤。据《柳崖外编》记载:“滇南有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和鸭肉炖食之,大补。”可见,虫草最为经典的做法就是炖老鸭。在当时,虫草老鸭汤是非常典型的传统滋补汤,有非常好的补肺润肺作用。因为虫草最早的疗效应用是在治疗肺结核上(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随着更多对虫草的探寻研究,发现虫草不光对肺部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对心脏、肾脏、肝脏等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研究发现了冬虫夏草的更多药用保健价值,且现在交通运输发达,冷藏技术得到普及,冬虫夏草已经不再只是土豪炫富的标志,更是作为滋补臻品,被更多消费者认可,走进了更多中产家庭的生活。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l/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