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红斑狼疮”登上了网络热搜,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有人诧异:这个病竟如此凶险。这也令很多人“谈狼色变”。那么,红斑狼疮是种什么病?真的这么可怕吗?可以被治愈吗?来听听风湿免疫科专家怎么说。全身各个器官都可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彭翔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为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像是被狼咬伤所致。“红斑狼疮并不少见。”彭翔说,红斑狼疮是我国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患病人数超万,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它实际的普遍性远比人们想象的高。有说法称:红斑狼疮更“偏爱”女性。对此,彭翔表示,根据流行病学数据,红斑狼疮高发于育龄期女性,这可能与育龄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但不是说其他年龄段,或者男性就不会得这个病,在临床上,也有一些儿童和老年患者。”她补充说道。目前,红斑狼疮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因素有遗传易感性、雌激素、环境因素(紫外线,药物,吸烟等)、病毒感染等。而从机制来说,是患者出现了免疫系统紊乱,自己的抗体却把自己当作了敌人,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这种“攻击”可以覆盖人体全身各个部位,皮肤、内脏都可能受损。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可以是复杂多样的,各个系统的症状可单独出现,也会多个症状同时或相继出现。皮肤及皮肤血管损害是该病较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脱发、口鼻黏膜溃疡等;有的可出现关节痛、关节炎,甚至出现骨坏死、软骨钙化等;还可能出现癫痫、精神异常、脑血管意外、血细胞异常等表现。因此,彭翔提醒,一旦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症状,则应引起警惕,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进行免疫学检查。有可能达到疾病长期缓解的状态随着病程的延长,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受累,其中以肾脏累及最常见,如蛋白尿、血尿,严重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还可进展为尿毒症。此外,红斑狼疮还会影响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贫血;累及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脑梗塞、脑出血等;累及呼吸系统时,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等;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亦是该病的并发症。“病情发展到后期,患者可能因为任何一个脏器的严重受损而死亡。”彭翔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整体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病情没有控制住,相关脏器和系统受到严重损害,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在过去,红斑狼疮的治疗相对困难。但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红斑狼疮的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彭翔介绍,目前常规治疗红斑狼疮有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手段。近年来,更多新药物的出现也让红斑狼疮患者有了更好的治疗效果。红斑狼疮并不可怕,但患者要正确面对红斑狼疮,不能逃避诊断,延误治疗时机。通过早期诊断及规范性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红斑狼疮患者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降低多脏器、多系统病变的发生率,达到疾病长期缓解的状态,能够正常生活、生育等。慢病重在管理,要坚持规范治疗“要明确的一点是,红斑狼疮目前可治但不可治愈,需要坚持长期且正规治疗。”彭翔说,就目前来说,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可以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尤其是早期患者。彭翔提到,临床上有的患者会在病症好转后自行减药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弹,诱发严重并发症。对此,她提醒,每复发一次器官损害就加重一次,每次复发对患者来说都是加重损失,无论后续如何治疗,器官损伤是无法逆转的。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重在管理,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红斑狼疮的一大要点。切忌病急乱投医,迷信各种可以根治疾病的民间偏方,反而延误病情。“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诊、遵循医嘱。”彭翔表示,红斑狼疮患者一定要定期找专科医生复诊,做相应的检查,定期监测病情。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良好的心态,做好日常护理,对疾病控制也有促进作用。红斑狼疮患者日常要注意防晒,避免在阳光强的时候外出,阴天外出也要涂抹防晒、穿长袖、打伞。预防感染,因为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身体的免疫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出门都应该戴好口罩。尽量不去公共场合,减少感染的风险。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也可以适当吃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补充身体所需蛋白质,但摄入量要适当,避免给肾脏增加额外负担。陈之瑜刘秋宜通讯员彭可明点击图片,一键报料↓↓↓陈之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wh/220893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wh/220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