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景灏孙旭光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52(09):-.
摘要
角膜上皮细胞最底层的柱形细胞称为基底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由角蛋白构成的中间丝,该结构在基底细胞分泌基底膜中起到重要作用。糖尿病及眼科手术后(如白内障、屈光手术)发生的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均与基底细胞的异常密切有关。角膜上皮层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异的细胞外基质,由透明层与致密层组成,在角膜上皮更新及损伤后修复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临床上常见的外伤后反复性角膜上皮病变、角膜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及圆锥角膜等的发病,均与基底膜的功能异常有关。本文对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及其基底膜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整个角膜上皮层由细胞层及基底膜组成。细胞层自内向外由3层细胞组成,即基底细胞、翼状细胞层和表层细胞。基底细胞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层的最底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基底膜位于基底细胞下,是角膜上皮细胞的产物,向上与基底细胞连接,向下与前弹力层连接紧密,后者又与角膜浅基质层连接。基底细胞的底部通过半桥粒与基底膜连接,基底膜则通过连接复合体与前弹力层紧密相连。
一、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一)基底细胞形态与结构
角膜上皮层最底层的柱形细胞称为基底细胞,黏着于基底膜。基底细胞前部高度大约20μm,直径8~10μm,形态呈柱状。基底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由角质蛋白构成的中间丝。角质蛋白由30余种蛋白组成,分为两型:Ⅰ型为酸性蛋白,Ⅱ型为中性或碱性蛋白。基底细胞向上分化为翼状细胞及表层细胞时,相继表达3种不同的主要角质蛋白,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的角质蛋白是角膜的特异性蛋白,而另外两种角蛋白为肌动蛋白丝和微管。角膜上皮层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肌动蛋白丝分布,在表层细胞的微皱襞中尤为明显。基底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细胞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上部。这些细胞器和蛋白在基底细胞分泌基底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基底细胞,为密集排列的明暗相间的多边形细胞,细胞边界高反光,细胞质为亮灰或低反光。通过特殊软件,可以对其数量进行计算。目前的活体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还无法分辨基底细胞核。
(二)基底细胞的来源
角膜上皮层的基底细胞来源于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首先转化为暂时性扩充细胞,这些细胞向心性移行,分化为基底细胞,基底细胞再向上分化为各种角膜上皮层细胞。
(三)基底细胞的更新与修复
正常的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每7~14天更新1次。正常的角膜上皮层细胞更新或者小伤口修复时,首先半桥粒会打开,此时基底细胞进行增殖,同时锚定纤维断开,增殖后的细胞沿已经呈液化状态的基底膜透明层向上方的缺损区移行。在填补缺损区后,细胞被锚定纤维重新连接,透明层从液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细胞重新形成半桥粒连接,与基底膜进行连接。
对于较大的角膜上皮损伤修复,需要基底细胞与角膜缘干细胞共同参与完成。当角膜上皮细胞层基底膜受到破坏时,修复过程会更为复杂,涉及干细胞的分化、增殖、移行与锚定,基底膜重新分泌,甚至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等。
(四)与基底细胞相关的病变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缺损、上皮缺损反复剥脱、角膜溃疡和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Quadrado等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变化,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健康人。其原因可能是上皮层下神经密度降低、基底膜改变、基底细胞测量丢失率较高等。
我国学者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马山等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角膜细胞变化,研究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国际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结果显示各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底细胞数量与健康人比较均下降,并且基底细胞的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细胞体积变大,排列疏松,细胞边界反光弱,并出现细胞的脱失,甚至有些细胞形态模糊不清。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情的加重,角膜上皮层基底细胞数量呈现递减的趋势。
2.眼科手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
在部分眼科手术后,患者角膜上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以往白癜风治疗偏方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whcm.com/zcmbzl/3569.html